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98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深井电阻率所处井孔位置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鲁南地区近几年发生的4级(ML)以上有感地震与深井电阻率所处井孔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活断层—应力场效应”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2.
东北深,浅源地震的相关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东北深、浅源地震在时间上、强度上的相关活动特点,认为东北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亚欧板块挤压作用的结果。东北深震超前于浅源地震活动,可为浅源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航空磁测精度的提高,磁场信息量的增加,磁场规律性更为突出。航磁在研究区域深断裂构造的地质效果比较显著,特别是通过对航磁异常进行垂向导数、方向滤波等项数据处理,使航磁异常在断裂上显示更加清晰。本文通过航磁推测深断裂的研究,来探讨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对兰州—天水地区的深部构造进行了研究。在计算中,采用Parker-Oldenbarg三维位场反演方法,反演前对重力资料进行了地形改正和中新生代沉积层校正。根据反演结果,综合分析了有关资料,认为该区为青藏块体过渡带,并且提出了陇中盆地为断块型构造盆地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5.
穿过天津地区张渤带的长86 km、NE向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清晰的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为研究张渤地震构造带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构造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对探讨晚中生代以来华北裂陷盆地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张渤带地壳以结晶基底反射TG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地壳反射波组丰富,分层特征明显,界面起伏形态清楚,清晰地刻画出冀中坳陷新生代沉积分层、箕状沉积凹陷的底界、潮白河断裂、蓟运河断裂及丰台—野鸡坨断裂的几何结构;地壳内部结晶基底(TG)至Moho之间,显示出近于"反射透明"的地震波场特征,无明显震相,这与华北其他地区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明显不同;地壳厚度为30.0~34.5 km,总体变化趋势为中段地壳厚而南北端相对较薄,Moho在横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和横向间断特征,在Moho被错断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反射事件RA和RC,RA可能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的侧向残留物,叠层状反射震相RC则表现出壳幔过渡带特征;剖面揭示了2条错断Moho的超壳深大断裂(FD1和FD2)和9条上地壳断裂,深大断裂应是软流圈热物质上涌,造成上地幔隆起而形成的,上地壳断裂与地壳垂直运动及侧向引张力有关;超壳深断裂(FD1和FD2)为本区深部热物质的上涌与能量交换提供了通道,而与之对应的地壳浅部断裂(F3和F9),则为能量调整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断裂邻近区域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6.
根据土高压固结试验的压缩曲线几何特征,提出了基于一定较高压力水平的固结试验结果外推更大压力段的压缩性参数和压缩曲线的方法。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且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97.
多种降阻材料搭配在变电站接地网改造中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北海市三塘110KV变电站接地网系统改造工程实践中,通过不等长接地体技术及多种将阻材料搭配使用,克服了原接地网接地电阻值增大因素,并对变电站接地网改造和施工工艺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8.
Through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households are responsible for 72% of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us, they are key actors in reaching the 1.5 °C goal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However,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and position of households in climate policies is neither well understood, nor do households receive sufficiently high priority in current climate policy strateg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behavioral change can achieve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European high-income countries. It uses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some core results from the HOPE research project, which investigated household preferences for reducing emissions in four European cities in France, Germany, Norway and Sweden. The paper makes five major points: First, car and plane mobility, meat and dairy consumption, as well as heating are the most dominant components of household footprints. Second, household living situations (demographics, size of home) greatly influence the household potential to reduce their footprint, even more than country or city location. Third, household decisions can be sequential and temporally dynamic, shifting through different phases such as childhood, adulthood, and illness. Fourth, short term voluntary efforts will not be sufficient by themselves to reach the drastic reductions needed to achieve the 1.5 °C goal; instead, households need a regulatory framework supporting their behavioral changes. Fifth, there i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conveyed by current climate policies and household perceptions of responsibility. We then conclude with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99.
茶树林铅锌矿,过去认为震旦系赋矿,钻探验证未见矿。本次利用物探方法实施深部探矿。依据物探异常,结合地质规律综合分析,认为是构造控矿。布置验证坑道,沿断裂破碎带发现新的厚大、品位高铅锌矿体,收到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0.
许志琴 《岩石学报》2007,23(12):3041-305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和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为大陆岩石圈的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以下制约:(1)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迭置于南、北苏鲁两个不同时代及属性的基底之上;(2)苏鲁巨量表壳岩石深俯冲至200km以下的上地幔深度,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3)根据不同类型超高压变质岩石锆石的SHRIMP-U/Pb原位精确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240~252Ma→230~237Ma→207~218Ma)时限.并建立了新的深俯冲-折返全过程的P-T-t轨迹;(4)富钛铁的辉长岩在大陆地壳的深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转变成了富含金红石的榴辉岩,形成了超高压变质的钛矿床;(5)通过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的显微构造分析及石榴石、绿辉石和橄榄石EBSD测量,确定深俯冲过程中绿辉石和橄榄石的组构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6)在大陆的深俯冲过程中,强烈水化的陆壳岩石经历了进变质脱水过程,巨量的地表水带入到>100~200Km的地幔深处,在超高压变质峰期的极端条件下,通过含水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分解形成超临界的含水熔体,导致有效的壳-幔物质交换和岩石圈物质分异;(7)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阶段形成挤出纳布构造,与岩石圈深俯冲管道流的折返挤出机制有关;(8)提出新的深俯冲-折返动力学模式:陆.陆碰撞的深俯冲剥蚀模式及大陆地壳多重性、分层型和穿时性的俯冲和折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