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温度为 ( 2 2± 1 )℃ ,盐度为 2 8的条件下 ,用不同浓度的NaHCO3( 0 ,1 0 0 ,2 0 0 ,40 0 ,80 0 ,1 2 0 0和 1 60 0mg/L)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塔胞藻 (Pyramidomonassp.)、小球藻 (Chlorellaspp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NaHCO3浓度对 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 ,经过 6d的培养 ,塔胞藻和小球藻的细胞浓度都在NaHCO3浓度为 1 2 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新月菱形藻的细胞浓度在NaHCO3浓度为 40 0mg/L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2.
海洋微藻Chlorella sp.1061的脂类特征与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洋微藻Chlorella sp.10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Chlorella sp.10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均与小球藻属的其它藻类存在着很大差异。绿藻纲中的主要化合物,如叶绿素b、十六碳四烯酸[16:4(n-3)]和亚麻酸[18:3(n-3)]均未在Chlorella sp.1061中检测到。从Chlorella sp.1061中分离到占总极性甘油脂8mol%的甜菜碱-1,2-二酰基甘油一O-4’-(N,N,N-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并从半乳糖脂和DGTS等极性甘油脂中检测到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但是一般认为,小球藻属藻类中不含这两种化合物。根据Chlorella sp.1061的这些特点,作者认为它不应该被归到小球藻属中。由于Chlorella sp.1061在色素、极性甘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征方面与大眼藻纲(Eustigmatophyceae)中的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非常相似,因此,Chlorella sp.1061可能是Nannochloropsis中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33.
海水中铁的几种形态对海生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一次性培养 ,研究不同形态的铁 :Fe3 + ,Fe2 + ,Fe3 + - EDTA,Fe2 + - EDTA以及胶体水合氧化铁在不同条件下对海生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铁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是有机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 ,光诱导还原态 Fe2 + 也很重要。它们都积极促进了藻类的生长繁殖 ,其中 EDTA与铁离子结合的动力学过程并不明显影响藻类吸收铁。小球藻相对生长率的提高和叶绿素 A(Chl.a)的增加取决于铁的总量及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的速率 *和藻类的有效吸收。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 ,常量营养盐 N、P与 Fe的缺乏对藻类生长起着交互限制作用 ,其中缺 P比缺 N更能减少 EDTA络合铁对小球藻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赤潮生物快速检测仪对盐藻、小球藻的光谱特性、显微图像和荧光图像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藻和小球藻都在400~450 nm之间(对应胡罗卜素)和650~700 nm之间(对应叶绿素)有吸收峰,但盐藻在近红外波段(960 nm附近)还有一峰值。泥沙的吸光值随波长增加单调递减。盐藻的荧光图像呈现红色,当有泥沙存在时,盐藻的荧光会被泥沙散射,该现象对于通过荧光图从泥沙中分辨藻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5.
三唑磷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三唑磷对小球藻的48h的EC50为24μg/dm^3,72h的EC50为15μg/km^3;对卤虫的24hLC50为1.64mg/dm^3,48hLC50为0.8mg/dm^3;对南美白对虾仔虾的48hLG0为3.2μg/dm^3,96hLC50为1.1μg/dm^3。;对泥蚶的48hLC50为21.0mg/dm^3,96hLC50为10.2mg/dm^3。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为高毒农药,泥蚶对三唑磷有很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36.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生物的主要原理是絮凝作用,但水体中未被去除的微藻对改性粘土有怎样的生理生化响应尚不清楚。本文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模式生物,考察了改性粘土絮凝后水体中残余小球藻生理生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经改性粘土或原土絮凝后,残余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迅速上升,改性粘土组的MDA含量高于原土组。除了原土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相比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外,改性粘土组和原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酶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变化趋势。原土组各酶活普遍低于改性粘土组,但GSH-PX活性则相反。结果表明,改性粘土不仅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小球藻,而且能够刺激残余的藻细胞积累较多的O2-·和H2O2,从而对藻细胞造成过氧化伤害,抑制未被去除部分海洋微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7.
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温度对两种藻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研究温度对微囊藻优势形成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 nosa)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间的竞争关系,在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条件下分别对两种藻细胞密度比值和细胞内叶绿素a(Chla)荧光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18℃,25℃和32℃),混合培养组中微囊藻优势逐渐明显,小球藻Chla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微囊藻Chla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却有所降低.说明在光照适宜、高营养盐的水体中,较高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着微囊藻水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从胶州湾海洋异养细菌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共存体系中,分离出6株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异养细菌,并做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enature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其中一株对小球藻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余菌株则没有明显的效果.6株细菌能在小球藻产生的胞外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e rials,DOM)溶液中生长良好,共存细菌对提高菌藻体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具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9.
采用三因素不完全正交设计方法,通过对细胞密度、干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确定了N、P源与蛋白酶解物之间的最佳组合,研究碳酸氢铵作为N源、磷酸二氢钠作为P源与动物蛋白酶解物之间的组合对小球藻生长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动物蛋白酶解物与N、P源间存在互作效应--影响小球藻细胞密度、叶绿素的主要因素分别是P浓度、蛋白酶解物浓度;而N浓度及蛋白酶解物浓度同时对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起主要作用;(2)同时添加N 50mg/L、P 4mg/L、蛋白酶解物12ml/L能显著提高小球藻生物量,促进叶绿素和藻体蛋白质的合成(P<0.05).  相似文献   
40.
Algal populations in a facultative oxidation pond were monitored over a 12 month perio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 counts of individual spe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xygen exchange, determined from changes in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response to varying light flux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the laboratory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15°C). Microalgae (Chlorella spp.) usually made up at least 80% of the total cell numbers, whereas Euglena acus, E. gracilis, and Ankistrodesmus falcatus var. acicularis separately made up less than 10% of the total counts. However, when cell volumes were considered, E. acus usually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and this species accounted for 86% (=r2) of the variation in total cell volume. The detectable pig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s of E. acus present (r=0.81, P <0.001) but not to the numbers of microalgae (r=0.00). Cell counts of E. acu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light saturated rate of net oxygen production (Pn max) and to the rate under limiting light supply (6) because of the high detectable pigment contribution from this species. It was calculated that E. acus contributed, on average, about 44% of the total rate of net oxygen production, whereas the proportion attributed to the microalgae was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