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490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615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6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温度、湿度气候特征的REOF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123个测站, 1961~1998年冬季 (12月至翌年2月) 平均温度、相对湿度资料做气候特征分析, 得到32°~33°N附近地区可能是高原南北温湿变化的分水岭, 以北主要受干冷空气影响, 以南主要受暖湿空气影响。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 (即REOF) 方法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将青藏高原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分型、分区, 并对各区的温度、相对湿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各区的温度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升高的。增温时段主要出现在1978~1981年及1983年至今。1983年开始的增温, 是近40年来最强的一次, 增温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但从90年代开始增温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温度线性倾向来看, 东部高原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存在“大—小—大”的现象。高原大部分地区湿度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逐步增湿的, 但高原北界以变干为主。从80年代后期至今高原进入显著增湿阶段, 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增湿幅度及范围出现波动。从湿度线性倾向来看东部高原增湿幅度从南到北存在逐步减小现象, 甚至祁连山地区出现变干现象。  相似文献   
52.
长江中游湖泊沉积微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长江中游的洪湖、东湖、网湖和大九湖等四个地点取得湖沼沉积物的钻孔样品,用偏光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结构特征并以此解释三种湖相粘土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在长江沿岸湖泊中,0.4~ 0.5kaBP以来形成的浅色粘土的微结构类型主要有 :显微层理构造、颗粒的定向性、较大的微孔隙和颗粒粒径,面与面或边与边接触方式。物源主要来自河流带来的泥沙.当时河湖相通,河流入湖水沙量大。 1~ 2.5kaBP期间形成的青色粘土的典型微结构是 :凝胶结构、絮凝结构、细颗粒粒径和小孔隙、低球度和淡水中心冈硅藻。主要是有机质胶体与粘土胶体相互作用形成的。此期间,河流带入湖泊的泥沙少,江汉平原拥有一个开阔、稳定、浮游生物较多的淡水湖泊环境。 0.4~ 1kaBP期间形成的黑色粘土的主要微结构类型是 :凝胶结构、大的圆孔隙和植物纤维的生物框架结构、呈双峰分布的孔隙。它主要是由于维管束植物残体大量积累形成的。当时江汉平原湖泊湖水变浅,大量挺水植物生长,有些湖泊沼已经沼泽化了。鱼骨框架结构证明,在 2.9~ 4kaBP的全新世温暖期山间盆地大九湖出现大量鱼类,但并没有导致喜温鱼类向上游明显迁徙。  相似文献   
53.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54.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张明祥  董瑜 《地理科学》2002,22(1):119-122
从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看,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辽宁双台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和1997年两期TM数据进行GIS数据处理,通过各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在该时段的面积变化得到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5.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6.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play critical roles in address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rosion control or soil conservation. The past dynamics of soil erosion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of soil erosi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y. The present paper has compared Holocene climatic chang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ith those in southern Norway, and investigated the past dynamics of erosion activity during the Holocene. Moder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intensive natural erosion and human-induced erosion, the latter being four times greater than the former.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nd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climate on the Loess Plateau is becoming dryer and more unstable, causing an enhanced erosion problem and water scarcity. In the arctic-alpine region of southern Norway, however, the global warming and regional wetting caused expansion of the largest European ice cap. This has accentuated the erosion in that region, with a higher frequency of avalanches and debris flows.  相似文献   
57.
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下,以其1984、1991和1998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从区域和斑块类型两个尺度上,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典型年度。天然草地为伊金霍洛旗的景观基质,景观格局指数的所有变化均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和演变的。从整个景观尺度的格局指数变化情况显示,伊金霍洛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同时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在下降,景观愈来愈有少数景观斑块类型所控制。而在斑块类型这一尺度上的格局指数变化说明,不同类型斑块的复杂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加幅度有限;同时还说明,不同类型斑块内部其大小差异的幅度在不断缩小。但从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区域还是不同的斑块类型,其格局指数的变化并不与总体的变化趋势同步。  相似文献   
58.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59.
The River Ganga in the central Gangetic plain shows the incision of 20 m of Late Quaternary sediments that form a vast upland terrace (T2). The incised Ganga River Valley shows two terraces, namely the river valley (terrace-T1) and the present-day flood plain (terrace-T0). Terrace-T1 shows the presence of meander scars, oxbow lakes, scroll plains, which suggests that a meandering river system prevailed in the past. The present-day river channel flows on terrace-T0 and is braided, sensu stricto. It is thus inferred that the River Ganga experienced at least two phases of tectonic adjustments: (1) incision and (2) channel metamorphosis from meandering to braided.Optical dating of samp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terraces has bracketed the phase of incision to be <6 and 4 ka. Different ages of the top of terrace-T2 show that this surface experienced differential erosion due to tectonic upwarping in the region, which also caused the river incision. River metamorphosis occurred some time during 4 and 0.5 ka.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study the arable land changes in two counties (Zigui and Xingsha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officially published statistical books are used to study these changes in the two counti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since 1949.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changes of arable land per capita, and changes of multiple crop index in Zigui and Xingshan counties are examined. Using an index method, we conclude that the two counties are critical i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rable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