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Live (Rose-Vengal stained) benthic foraminifera were studied along a transect across the main area of organic matter deposition in the Cape Blanc upwelling region. The faun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at the shallowest station (1200 m) the benthic ecosystem is permanently influenced by the upwelling, whereas at the deepest stations (3010 and 2530 m depth) the ocean bottom is subject to significant organic influxes only in summer. The vertical zonation of foraminiferal species in the sediment shows a clos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oxic respiration, nitrate and sulphate redu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linkage is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stocks of anaerobic and sulphate- and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 Deep infaunal foraminiferal species are thought to feed selectively, either on the bacterial stocks or on nutritious particles produced by bacterial degradation of more refractory organic matter. As such, foraminiferal microhabitats are only indirectly controlled by pore water oxyge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332.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药用海藻资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药用海藻的种类组成及其应用。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共有海藻类400余种,其中已知具有药用功效的海藻111种(小于20μm的微型藻类为16种,20~200μm的小型藻类为9种,大于200μm的大型海藻类为86种),隶属于红藻门49种、褐藻门20种、硅藻门15种、绿藻门14种、蓝藻门8种和甲藻门5种。根据藻类的药理、生理特性及药用功效,可划分为9类:(1)抗菌药(AF);(2)抗凝血、止血药(AB);(3)抗病毒药(AD);(4)抗高血压药(AH);(5)清热解毒药(APT);(6)驱虫药(AI);(7)抗肿瘤药(AT);(8)抗心脑血管药(BC);(9)抗艾滋病药(AIDS)。  相似文献   
333.
首次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微、小型藻类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藤壶、贝类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数春季高于夏、秋、冬季。  相似文献   
334.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微、小型藻类的丰度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海水中浮游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120×104个/m3;沉积物中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为216×104个/cm2;潮间带中微、小型藻类年平均丰度为196603个/g或17793个/cm2。海水中微、小型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夏季高于秋季高于春季高于冬季;潮间带以个/cm2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夏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这与大型海藻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以个/g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高于夏季,这与大型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南麂海域微、小型藻类丰度与盐度、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N、P、Si)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35.
浅水动力学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峰  胡非 《海洋与湖沼》2004,35(1):35-40
建立了一个格子Boltzmann模型,经过Chapman-Enskog展开可以恢复出守恒形式的浅水动力学方程组。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的结果都表明,本模型严格地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数值模拟了一维和二维溃坝流动,分别与理论解和文献值进行了对比,结果相当吻合。本模型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在海洋、大气等大规模数值计算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6.
近20万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地球环境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尤其是过去11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快速消亡,有部分学者提出人类正经历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古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融通,将现代生物多样性问题放进地质历史的框架中分析,是认识生物和环境协同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预估人类、生态系统以及地球环境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依赖于数据积累的一门新型学科:保育古生物学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化石数据资料的积累,并建立了多种门类和不同用途的数据库,如启动于1998年的PBDB(Paleobiology Database)等。这些优秀的数据库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免费服务,并已产出不少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相关数据库及数据驱动下的重要研究实例,希望借此为深时数字地球计划(Deep-time Digital Earth)整合和共享开源的古脊椎动物大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7.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4.保守物质输移扩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维平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2,14(4):310-317
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本文所建的保守物质输移扩散模型,可用于冬季太湖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的计算。  相似文献   
338.
339.
地球重力场恢复中的位旋转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球自转引起的位旋转效应公式中采用近似速度的影响. 对一组GFZ的快速科学轨道、一组TUM的约化动力法轨道以及一组GFZ的事后科学轨道,计算了星历提供的速度与只有地球引力场对卫星产生作用时的卫星速度的差值,其中参考重力场模型分别采用EGM96、EIGEN2和EIGEN_CG01C. 通过比较得出:轨道数据与EIGEN2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自恰性优于EGM96和EIGEN_CG01C地球重力场模型. 速度差各分量的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且与卫星轨道的运行周期相吻合. 当要求在卫星轨迹处获得1m2/s2精度的扰动位时,也即要求位旋转效应公式中卫星速度的近似精度小于2mm/s时,GFZ的快速科学轨道、TUM的约化动力法轨道只需要剔除那些速度精度不满足要求的卫星轨迹点;当要求在卫星轨迹处获得05m2/s2精度的扰动位时,应当重新估算上述轨道的速度信息,或采用精度更高的GFZ事后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