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基性-超基性岩中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床、豆荚状铬铁矿床等许多重要的矿床,基性-超基性岩成岩成矿方面的研究多采用镁铁比值,但以往利用该比值时未考虑岩石的SiO_2含量、地质构造及岩石蚀变等一些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国内外一些重要的铜镍矿床和铬铁矿矿床,考虑到上述的几个条件,讨论了镁铁比值在划分岩石类型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给出了与前人不同的镁铁比值划分区间。  相似文献   
32.
实验研究了胶印含铬废水化学处理的方法及工艺条件。经化学法处理 ,Cr( )和总 Cr的浓度均能达到国家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研究结果表明 ,废水中 Cr( )还原成 Cr( )的反应 ,还原剂 Na HSO3 投加量应是 Cr( )重量的 7倍以上 ;Cr(OH) 3 的沉淀反应的适宜 p H范围在 7.5~ 8.5 ,以 p H 8.0时为最佳 ;Cr(OH) 3 的沉淀反应的搅拌时间应在 2 0 min以上为宜 ;沉淀反应的烘干沉渣量为废水总 Cr量的 11倍。该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含铬废水化学处理法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研究了用Aliguat-336萃取,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动系数为6.0%。回收率在80%左右,其特征量为6.3×10~(14)g,较好地应用于海水中不同价态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34.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GAAS)分别测定河蚬样品中镉和铬的含量 ,以比较不同测试方法对这两种重金属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测试法对生物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测定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 ,同一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ICP AES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GAAS测定值。相比ICP AES法 ,GAAS法对河蚬样品中镉和铬含量的测定更为准确。不同方法测定的镉和铬含量的差异程度分别为 1 8.8%和1 36.4 %。本研究显示 :不同测试法对铬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比对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5.
铬(Cr)属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岩浆过程中是一种中度相容和轻度亲铁元素。Cr在硅酸盐地球中主要有三种价态:Cr2+Cr3+Cr6+Cr存在于不同来源的矿物和岩石中,其氧化还原状态和同位素组成可以为其成因、氧化还原条件和相关成矿历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铬同位素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环境、古环境、行星的演化以及高温地质过程等领域中,而高温地质过程中储库的铬同位素及其分馏机理研究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尤其是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Cr同位素在高温环境中的分馏机制及行为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不同储库的Cr同位素组成及高温岩浆过程中Cr同位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6.
薛佳 《岩矿测试》2021,(2):250-26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其无机价态有密切的关系。As、Cr、Sb和Se元素的价态测定意义重大,但由于价态之间易发生转化使测定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标准化程度较低。地质行业标准DD2005-3推荐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原子荧光光谱差减法测定As、Sb、Se价态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Cr价态。这些方法前处理操作繁琐,测定次数多,工作量大,其他元素形态的存在还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为满足地质调查和评价的需要,本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测定土壤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提取液中As、Cr、Sb、Se价态的方法。样品在50℃水浴振荡加热浸提30min,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分离并测定As、Sb、Se价态,一次进样元素的两种无机价态按顺序出峰,同时测定,简便易行,结果更可靠。为了避免了某些离子交换提取剂的屏蔽和干扰,作为补充建立了AFS选择性测定Sb、Se价态的方法,设备成本较低。对于Cr价态的测定,建立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方法,比推荐的GFAAS测定法灵敏度高。As、Cr、Sb和Se的检出限≤0.02μg/g,RSD为3.8%~10.7%,加标回收率为91.0%~106.0%。应用色谱方法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规范DD2005-3质量要求,与非色谱法相比,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同时初步研究表明,土壤中元素价态含量不高,与土壤总量不存在相关性,采用价态含量作为环境风险评估指标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土壤中Cr,Ni含量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单元(北京市)为例,进行系统的、大尺度的土壤Cr,Ni含量的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研究,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揭示了北京市土壤中Cr,Ni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并探索其主要成因,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的土壤环境质量和开展大规模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等提供方法学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土壤Cr,Ni含量的空间结构具有较好的可迁性特点;指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变程分别为174.6km和15km;半变异函数的方向性分析表明,Cr,Ni均为各向同性,土壤中Cr,Ni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中Cr含量的分布特征为空间相关范围较大,从总体趋势来看,土壤Cr含量的分布较为连续,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大致可以分为3个大的斑块,西北方向(太行山山脉)土壤Cr含量较低,而东南方向(冲积平原)土壤Cr含量相对居中,东北部(燕山山脉)的土壤Cr含量最高.土壤Ni含量的空间分布比较零散,其分布大致表现为东北部地区最高,西南部居中,中部地区最低.研究还揭示,北京市土壤中Cr,Ni含量目前仍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但是个别地区也存在明显的Cr,Ni含量严重偏高现象.  相似文献   
38.
 This work introduces a novel procedure to fit the scattering features of XANES spectra. The procedure was applied and validated on a chromium-containing muscovite for which structural and crystal-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s available from literature. The simulation, which involved clusters formed by up to 90 atom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representing the Cr local environment, even if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low metal content, as demonstrated by the extremely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experimental data. Received: 23 May 2002 / Accepted: 6 November 2002  相似文献   
39.
A simpl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 Ni, Cu and Zn at μg g?1 levels in milligram‐sized bulk silicate materials is reported using isotope dilution high‐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HR‐ICP‐MS) with a flow injection system. Silicate samples with Cr, Ni, Cu and Zn spikes were digested with HF‐HBr and Br2, and subsequently decomposed at 518 K in a Teflon bomb. In this procedure, all sulfides and chromite, major hosts of these elements, were completely decomposed, thus allowing for isotope equilibration between the sample and spike. Magnesium and Al fluorides formed after the digestion of the sample were remov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the supernatant was directly aspirated into a HR‐ICP‐MS at a mass resolution of 7500, where interfering oxide ions, ArO+, CaO+, TiO+, CrO+ and VO+, were separated from Cr+, Ni+, Cu+ and Zn+. No matrix effects were observed down to a dilution factor of 50. Detection limits for these elements in silicate samples were < 0.04 μg g?1.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ique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analysis of 13 to 40 mg test portions of USGS and GSJ silicate reference materials with a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 ranging from andesite to peridotite, in addition to 8‐23 mg of the Smithsonian reference Allende. Both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the devi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most reference materials of various rock types were < 9%, and thus confirm that the method gives accurat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small sample sizes over a wide range of Cr, Ni, Cu and Zn contents. This method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analysing small and/or precious bulk samples, such as meteorites, mantle peridotites and mineral separates, and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ilicate and sulfide minerals for use as calibration samples in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or laser ablation ICP‐MS.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选用吉林省九台、小梨河、净月产地的膨润土为原料,测试了不同粒级的膨润土对Pb 2、Cd 2、Cr 6离子的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吸附量,同时,又在模拟人胃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证实膨润土可以作为药用赋形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