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22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01.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mélanges, rocks with block-in-matrix fabric often referred to as 'chaotic', are widespread in the circum-Mediterranean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s as well as in submerged Mediterranean Arcs. These rock types have been defined originally as 'Argille scagliose' (Bianconi, 1840) and 'olistostromes' (Flores, 1955, 1959) in the outcrops of the Apennine chain (Italy). Both terminology and concepts have undergone a rather complex evolution through time owing to the gradual recognition of similar chaotic bodies in all the circum-Mediterranean orogenic belts. Submarine mud volcanoes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also composed by block-in-matrix,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mud breccias, have a much younger history. These mud breccias were discovered in 1981 and, since then, a growing number of sea-going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expeditions have allowed the recognition of a major mud volcano belt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and of a number of mud diapirs and mud volcano fields from the Black Sea to the Gulf of Cadiz. Structural, textural and gene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mud breccias of the Mediterranean mud volcanoes and the olistostromes and Argille scagliose of the Apennines were not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but the matter has not been the focus of any detailed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the terms in the geological literature is analys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rock unit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explored and the assumed genetic processes ar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formulate a common genetic model that can be appli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circum-Mediterranean sedimentary basins.  相似文献   
802.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赤泥和石灰石混匀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盐酸提取赤泥和石灰石的混合料后,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铁含量,进而求得混合料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以此来衡量混匀度。结果表明,该法与重铬酸钾法比较,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测定混匀度的相对误差在±2%,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环境友好,可用于生产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803.
从地质因素和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大河煤田施工中存在的钻孔漏失、坍塌、缩径、超径等复杂情况,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技术措施:对上部胶结性差的松散地层、石灰岩溶涧发育地层、构造破碎地层可采用技术套管护壁隔离;对钻孔不返水等中等漏失地层,可采用锯末加堵漏剂或聚丙烯酰胺等堵漏材料进行堵漏;对钻进关岭组、飞仙关组的泥岩等水敏性地层、构造破碎地层、厚粉煤层等易发生缩径、掉块、坍塌等复杂地层,可采用不同性能及类型的DLSAS泥浆、KHm类和聚丙烯酸盐类(CPAN、PAC141等)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的优质泥浆进行护壁防塌钻进。上述措施的实施,保障了复杂地层的钻进工作,成孔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04.
张立新 《陕西地质》2009,27(1):80-84
在以水敏性地层为主的煤田钻探施工中,)中洗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KHM—CMC—PAM高聚物泥浆在依兰达连河矿区水敏性易塌地层中的应用,起到了维护孔壁的作用,保证了钻探过程孔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05.
经多次现场核实,5.12汶川地震震中实为:有巨量喷发气、石的“爆烈式泥火山”伴大地震一巨量黑烟喷发和成千万m^3灰砂夹巨石千米抛射,同时引发烈度Ⅺ级的Ms8.0大地震。震中的此场景显然不能用传统构造运动成因自圆其说。汶川大地震只能是地内超临界水流体(简称SCW)退相爆发成因:地震带地下(10-20)km深处,汇聚了巨量SCW(H2O-CO2-空气-CH体系)流体,当其首先上窜到震中莲花心沟下方,减压至临界点(Pc=22.1Mpa)时,瞬间爆发退相,放出能量巨大和体积膨胀千倍的气体,爆发炸碎孕震库上方围岩,造成龙门山断裂带瞬间释放能量,形成大地震。  相似文献   
806.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敞航道淤积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砂淤泥质海岸开挖的开敞航道,普遍存在淤积问题,而且在风暴浪作用过后,经常出现泥沙大量骤淤现象.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航道淤积除存在悬移质淤积、推移质淤积、层移质淤积外,还有泥沙流滑淤积、航道侧面土体滑坡淤积2种方式,并概念性地分析了粉砂淤泥质海岸航道淤积.在常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的淤积组合模式;在风暴浪状况下,主要为“悬移质+推移质+层移质+泥沙流滑+航道侧面土体滑坡”的淤积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807.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o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长江入海沉积物供应量、台湾暖流、浙江沿岸流和长江冲淡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致使长江口泥质区的沉积效应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沉积作用弱,夏季沉积作用强。该泥质区是长江入海沉积物的“汇聚区”,其中冬季的沉积物汇聚量显著小于夏季。长江口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沉积过程变化都具有季节性,但有其各自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08.
针对富含钙蒙脱石的水敏性地层会遇水膨胀,导致钻孔缩径等问题,借鉴石油钻井中采用的正电胶MMH泥浆体系,在进行室内试验优选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9.
山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流系和水团要素季节变化显著,沉积动力环境特殊,发育有剖面形状独特的泥质沉积体。基于两个年度的夏、冬季山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水体温度、浊度、悬浮体浓度和海流等调查资料,分析了水团要素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研究区域冬季海流和余流分布特征,计算了冬季经山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向南输送的悬浮体净通量。结果表明:山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悬浮体分布受沿岸流、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等流系季节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夏季,水体垂向层结和黄海冷水团均可抑制悬浮体垂向和东西向扩散。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冬季大量悬浮体可穿越沿岸流与黄海暖流形成的海流切变锋面,进入黄海暖流向北输送,海流切变锋的屏障作用会随着黄海暖流的减弱或东移而削弱。每年冬季经山东半岛东部近岸海域输送的悬浮体占渤海海峡向外海输送的悬浮体年净通量的3.22%~9.10%,冬季的悬浮体输送量较大,占冬季渤海海峡向外海输送的悬浮体年净通量的6.84%~19.38%。  相似文献   
810.
唐科行  万川  谭钢  陈子龙 《中国岩溶》2019,38(4):480-487
公路、铁路等线路穿越岩溶地区时,合适的选线方法可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病害及环境影响,从而科学解决穿越与避让问题。拟建广安至邻水公路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初步设计阶段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基础上采用低线A线和高线K线方案进行研究。华蓥山特长隧道穿越岩溶地区,为本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以华蓥山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既有G42沪蓉高速华蓥山隧道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点和岩溶地区公路选线的相关要点,采用多种辅助技术,总结出选线原则,最终推荐K线方案为总体最优方案。通过此工程实例,提出在复杂地质岩溶区公路选线的过程中要遵守“多比选,慎选择”的原则、践行地质环保选线原则和“以避为主,避重就轻,动态设计”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