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6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溶液中草酸漂白高岭土细尾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草酸在不同溶液中漂白高土细尾矿的反应动力学。考察了PH值,温度、浸出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降低、反应温度和浸出液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高岭土中氧化铁的浸出,该反应是草酸根与铁的摩尔比为3:1的络合反应,在草酸溶液中铁的溶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2.
雪峰山中段含金剪切带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峰山中段为区域性剪切变形带,区内分布了众多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点)。作者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和剪切带特征,认为剪切带的规模、产状及形态,受控于发生剪切带变形的相对构造软弱层;剪切作用机制取决于水平挤压与剪切带的交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
川西北哲波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康林 《矿产与地质》2000,14(4):220-224
研究分析川西北哲波册微细浸梁型金矿构造发育特征,控矿作用后,认为临界沟断裂为剪切破碎带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矿构造具有分带集中之特征,断裂集中分布区在空间上成斜列产出。产位矿体的是剪切破碎带内SN向呈右行侧幕式产出的具舒缓波状弯曲的一系列次级断裂,以及褶皱轴部、密集裂隙带、断裂相交部位。  相似文献   
94.
随机波面概率统计中的动力学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构造带有随机初步条件的微分方程,论述了在线性海浪范围内动力学与统计学的协调性,然后把水波动力学中的研究成果引进随机波面统计中获得了非线性波面的概率分布形式,并由浅水因子和浅水波陡作为分布函数中的控制参量,从而发展了随机海浪的统计理论。  相似文献   
95.
岩浆运移动力学是岩浆动力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运移方式、运移通道、运移途径、运移动力与运移过程的成矿作用。就这5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尚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指出浮力不是弹性岩石圈岩浆运移上升的驱动力,而上地幔岩浆运移方式、弹性岩石圈岩浆往上运移驱动力、岩浆自主破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中途停歇岩浆重起动再运移的驱动机制、岩浆再停歇和运移过程的结晶与分异及其与围岩相互作用和伴生的元素富集与成矿作用等问题是岩浆运移动力学是尚待进一步攻关与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6.
运用流体力学软件FloEFD对沽源单个建筑物周围的风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断改变模型中计算参数的设置进行一系列模拟试验,对比模拟试验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计算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获得适用于该模型的最佳参数。主要研究的计算参数包括计算域高度,初始网格等级,局部初始网格等级和不同平均风速剖面形式。结果表明:计算域高度从3倍建筑物高度开始,空腔区的长度、漩涡中心位置以及再发展区的边界位置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初始网格等级的增加,空腔区的长度、再发展区的边界位置及计算时间逐渐增大。局部初始网格等级对模拟结果影响不显著。以两种不同平均风速剖面形式进行模拟,迎风漩涡长度不同,背风面影响不大。与观测资料比较显示,最优参数组合为:计算域高度为3倍建筑物高度,初始网格等级为4、局部初始网格等级为4、平均风速剖面形式为指数律。  相似文献   
97.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motion of a triaxial satellite of an oblate primary of larger mass. We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is simplified by using a canonical set of variables previously introduced by the authors, that allows a drastic reduction in the expansions of the potential. A general method to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virtual singularities when the angles between certain planes are small is designed. Our approach is applicable either to natural or artificial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98.
Interaction of freshly precipitated silica gel with aqueous solutions was studied at laboratory batch experiments under ambient and near neutral pH-conditions. The overall process showed excellent reversibility: gel growth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opposite process to dissolution and a linear rate law could be applied to experimental data. Depending on the used rate law form, the resulting rate constants were sensitive to errors in parameters/variables such as gel surface area, equilibrium constants, Si-fluxes, and reaction quoti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Exponential Model appeared to be the best approach for dissolution data evaluation. It yielded the rate constants k dissol ∼ (4.50 ± 0.68) × 10−12 and k growth ∼ (2.58 ± 0.39) × 10−9 mol m−2 s−1 for zero ionic strength. In contrast, a Differential Model gave best results for growth data modeling. It yielded the rate constants k dissol ∼ (1.14 ± 0.44) × 10−11 and k growth ∼ (6.08 ± 2.37) × 10−9 mol m−2 s−1 for higher ionic strength (I ∼ 0.04 to 0.11 mol L−1). The found silica gel solubility at zero ionic strength was somewhat lower tha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alue. Based on the and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of silica gel formation was calculated as and −850,318 ± 20 J mol−1, respectively.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silica gel dissolution and growth were determined as and respectively. An universal value for growth of any silica polymorp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 for silica gel growth, which questions the hypothesis about one unique activated complex controlling the silica polymorph growth.  相似文献   
99.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是热带大气活动的强信号。对MJO动力机制的探讨,经历了由考虑完全的大气内部过程(波动-CISK理论),到考虑海洋影响的大气过程(WISHE理论),到最新的考虑大气-海洋耦合作用(WCMC模式)的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现阶段大气模式能够模拟MJO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存在许多缺陷。在大气模式中引入上层海洋的反馈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模拟MJO的时空结构。MJO的强度变化、季节特征、传播速度等的精确描述只能借助于海气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0.
根据1960—1986年东海带鱼春夏汛和冬汛资料,提出了均匀渔捞死亡假设,推导出种群状态更新方程式,并应用状态变量法建立了东海带鱼的随机动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随机动态规划理论计算了东海带鱼资源在不稳定补充条件下的最优化开发率和限额捕捞量,并模拟预测了带鱼最优化策略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