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534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El Niñ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49~1998年期间8次显著El Niño事件合成的24个月年际海温异常(SSTAs)和气候平均的海温(SST),利用CCM3分别进行了3个包含10次积分的集合试验,即控制试验(CTRL),热带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以及整个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NP),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试验之间的集合模拟结果,揭示了在El Niño不同演变阶段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响应结构以及北太平洋年际SSTAs在此过程中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El Niño发展阶段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呈显著的负PJ波列,副热带高压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增强,东北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少;El Niño成熟阶段冬季,东亚大槽加强,东亚北部冬季风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低层有显著的反气旋式异常风场,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多;El Niño衰亡阶段夏季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型与其发展阶段夏季几乎相反.同时,北太平洋年际SSTAs对El Niño影响东亚气候年际异常有一定的调制作用,使模拟的我国降水异常分布更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102.
To study how the air and sea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during El Nino/La Nina onsets, extended associate pattern analysis (EAPA) is adopted with 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El Nino/La Nina' s parents their behavior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re does not exist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ropical atmosphere but does exist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ropical Pacific Ocean because the air is heated from the bottom surface instead of the top surface and of much stronger baroclinic instability than the sea and has a very larg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covering the most tropical Pacific Ocean. The idea that it is the wester burst and wind convergence, coming from middle latitudes directly that produce the seawater eastward movement and meridional convergence in the upper levels and result in the typical El Nin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arm signal is confirmed again.  相似文献   
103.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2009,31(6):77-86
通过对"凤凰"台风的现场观测和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影响下潮水淹没时间增长,增水达1.1 m;台风期间互花米草盐沼内流速变化较复杂,而且盐沼内部流速大于盐沼边缘的;台风期间盐沼边缘潮周期平均悬沙含量是台风前2 d的7倍;台风期间十分之一波高最大为1.54 m。滩面重复测量结果显示,台风登陆期间整个光滩滩面都发生了侵蚀,盐沼内部有部分地区发生侵蚀,侵蚀深度为4.5~5.5 cm,盐沼边缘的侵蚀深度仅为0.7 cm,侵蚀原因主要是植被在风浪作用下从根部折断,从而带走了滩面的沉积物;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整个滩面均接受悬沙沉降;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影响滩面沉积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GIS描述的现实世界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传统GIS却只能以静态的方式表现[1],随着GIS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需要GIS来管理空间信息的动态变化。为更有效地定义和描述空间变化,并实现其动态模拟,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空间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建模,对传统的空间数据模型进行扩展,引入动态图形对象模型、时空事件模型、事件处理引擎等概念,基于SuperMap GIS组件平台进行模型验证;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高效时空索引和动态缓存机制来提高空间变化过程动态可视化的效率。本研究针对通用的空间过程进行底层建模,实现事件驱动的空间过程模拟机制。这不仅简化了上层应用开发的工作量,而且优化了基础模型层的结构,同时引入了事件驱动引擎、事件索引、动态地图缓存等机制,较好地提升空间过程模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利用了傅里叶功率谱和小波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面温度异常时间序列的时频特征,发现了海面温度异常信号具有2~6年左右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06.
探讨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极端气候事件概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了国内外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现状,从经典极值分布理论、极值分布模式的参数估计、广义极值分布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佐证进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列举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一些成功研究成果,并认为极端气候事件概率问题是探讨气象灾害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要观点.对2005年IODP 307航次实施的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冷水泥丘大洋钻探工作初步成果进行了编译,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在碳氧同位素方面的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上新世中期以来的2 Ma里冷水碳酸盐泥丘启动和发育过程中存在2次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和Ⅱ),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与泥丘的启动相呼应,暗示北大西洋古海洋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与北极冰盖极盛有关.  相似文献   
108.
代潭龙  洪洁莉  李莹  刘远  王国复  翟建青 《气象》2024,50(3):370-376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45℃(±0.12℃),是有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且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了有卫星记录(1993年至今)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持续的海洋变暖以及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北极海冰面积仍远低于常年值,南极海冰面积创下历史新低。巴基斯坦、中国京津冀地区、意大利、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新西兰北岛等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非洲西北部、中国云南、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发生严重干旱,南欧、北美、南美、东亚和南亚等地遭遇创纪录高温热浪,欧洲和北美等地遭遇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强对流天气频繁袭击世界各处,全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09.
Extreme Late Quaternary climatic events, sometimes of considerable continental extent, are being proposed as major contributors to ancestral human behaviour, particularly migration, in Africa. Most recently, a catastrophic drought in the Afro‐Asian monsoon reg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16 000–17 000 years ago, driven by global impacts of the Heinrich event 1 (H1), with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for Palaeolithic cultures. We provide a new analysis of the assertion and find, on examination of a wide set of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rds, that the scale and extent of the proposed drought is not supported. While some parts of the African tropics, close to the equator, do appear dry at this time, data for the tropics as a whole suggest markedly variable terrestrial conditions, with some environmental systems experiencing very positive hydrological excursions during H1. We contend that in the quest for evidence of climate drivers of ancestral human behaviour, the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mplex climatic conditions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itself.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0.
从P∈—∈,P—T等地层界线上的特征岩石、古生物大规模灭绝和Ir及ξ~(13)C的异常等研究表明,与K—R界线一样,在这些界线上也可能存在有地外灾变事件。同时文中提出了界线灾变事件、界线灾变期、界线灾变环境、界线层、界线粘土层、梅树村地质事件等与研究事件地层学有关的一系列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