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1178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1475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1469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21.
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人刘岳申记载了公元1328、1329、1330年连续三年间,江西先后遭遇了大雪、江河结冰与夏季低温等百年罕见的寒冷气候。公元1328~1329年降雪的南界至少已达南岭;公元1329年冰冻的南界至少已达北纬27度左右的吉水县,而江西南部地区公元1330年夏季气温与我国北方坝上地区相当。此降温幅度已与17~19世纪明清小冰期中的极端寒冷年份相近,在过去2000年中亦属于并不多见的极端寒冷年份。  相似文献   
922.
ENSO事件对长江上游1470-2003年旱涝灾害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强  姜彤  吴宜进 《冰川冻土》2004,26(6):691-696
对长江上游旱涝灾害时间序列(1470-2003年)及SST指数序列(1868-2003年)作统计相关与谱分析,探讨了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与ENSO事件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主周期要大于ENSO事件的主周期,前者主周期主要为16.69a,5.09a以及10.47a,而后者主周期主要为5a,~10~12年以及~10a.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与SST在约5a以及约10~12a周期上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认为ENSO事件发生周期与生存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长江上游旱涝灾害发生的周期与频率,并在5a以及10~12a的周期上表现出高的统计相关性.SST指数与长江上游旱涝灾害相关分析表明,ElNiño事件的发生使长江上游发生旱灾机率增大,而LaNiña事件的发生则使长江上游发生涝灾的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923.
中国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桂林响水洞、荔波董歌洞和云南宁蒗泸沽湖拉家仙人洞3根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 S-U系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6000a B. P.以来石笋记录的冷暖事件所反映出的古季风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1) 6000~ 4000a B. P. 间的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显示东亚夏季风由强盛逐渐变为减弱,气候温暖湿润;( 2) 4000~ 2100a B. P.间的中全新世晚期,是气候冷事件的突变或转换期,显示东亚冬季风增强,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温降低,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特别是在4000~ 3500a B. P.发生的降温事件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 Y. D)以来最为寒冷的一次降温过程,也是历史时期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是全新世气候演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变, 标志着气候最适宜期的结束和晚全新世(新冰期-Neog lacial)的开始。( 3) 2100~ 130aB. P.间的晚全新世,是气候相对波动的降温期,在其内包括若干个由干冷到暖湿或由暖湿到干冷的气候变化亚期。   相似文献   
924.
925.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 Nio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表示年际变化的△LOD1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El Nio的初期开始出现。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预测2001年将出现El Nio。结果还表明El Nio可能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6.
太行山早前寒武纪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事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地质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确定了太行山的地质事件主要有 5期 .新太古代早期玄武质岩浆喷发和石英闪长质 英云闪长质岩浆侵位 ,形成阜平片麻岩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TTG片麻杂岩中变质基性岩包体 .新太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侵位 .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伸展隆升 ,形成城南庄大型变形带 ,沿着伸展变形带变质基性岩脉侵位 .古元古代晚期 (吕梁期 )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重新活化 ,构造隆升 ,南营片麻岩侵位 ,之后形成龙泉关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末期形成区域性花岗质伟晶岩 ,代表吕梁运动结束  相似文献   
927.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4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实为国内外罕见。从东至西,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黑色粉砂凝灰页岩+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山顶部面由不纯砂岩+泥质白云岩组成,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层凝灰岩组成。本文仅对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三种岩石进行系统研究。宏观、微观特征、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受火山-地  相似文献   
928.
河北平原沉积物中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平原的高阳、羊二庄、南庄头孢粉剖面和阳原、怀涿盆地的冻融褶皱清楚地记录了冰期向全新世过渡中的新仙女木气候逆转事件.河北平原的新仙女木降温事件以冷干为特征,降温幅度约8℃.  相似文献   
929.
陈志彪 《福建地理》2000,15(3):44-47
利用福建具有代表性的14个站点的长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福建各地当年及次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0.
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1960~1993年气候波动水资源及极端旱涝事件的影响分析,楞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对气候波动敏感。当降水增加10%,全区水资源总量可增加22%;若降水减少10%,全区水资源总量则减少23%。在气候处于少雨时期,极端干旱频高远高于多雨时期。同时还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