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1178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1474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1469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前冬ENSO对夏末东北冷涡(NCCV)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冬ENSO与夏末NCCV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El Ni?o (La Ni?a)对应于弱(强)的NCCV.印度洋海盆模态(IOBM)在前冬ENSO对夏末东北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东部型El Ni?o的被动响应,IOBM可以从前冬一直持续至夏末,并在夏末激发“中国中部上空气旋—东北亚地区上空反气旋”的经向遥相关模态,从而不利于NCCV增强.反之亦然.此外,印度洋的信号在中部型El Ni?o和中性年份相对较弱,使得它们对于NCCV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2.
韩国是连接黄海和日本海重要的通道口,其地理位置有着特殊的地缘作用。中韩关系的发展对于保障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防安全、地缘战略政策的实施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事件数据分析法对2006—2017年中韩双边关系事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归纳出两国双边关系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对中韩双边关系发展的建议与展望。结论表明:①2006—2017年,中韩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平稳发展阶段、波动调整阶段和波动下滑阶段;②中韩双边关系受国家综合实力和权力优势的改变、韩国领导人的政治倾向与对外政策、地缘作用、域外大国的干涉、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③中韩两国应积极加深中韩间的复合依赖关系、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基于均势秩序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3.
利用SODA海洋同化资料和NCEP再分析大气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ubsurfaceoceantemperatureanomaly,SOTA)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o-SouthernOscillation,ENSO)循环的联系,及SOTA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回顾传统ENSO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ENSO影响大气研究的新思路,得到以下结果:(1)以SOTA为基本资料的研究发现, ENSO事件有两个模态,主要出现在冬季的第一模态对冬季及夏季亚洲-北太平洋-北美地区上空中高纬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主要出现在夏季的第二模态对该地区上空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大气系统有重要作用。(2)ENSO事件通过与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ENSO-relatedseasurface temperatureanomaly,RSSTA)对大气的异常热通量输送,强迫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变化,导致热带和北太平洋及周边地区上空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相关地区冬季和夏季的气候。(3)海表面温度异常(seasurfacetemperatureanomaly,SSTA)包含RSSTA和大气异常导致的海温变化(sea temperature anomaly caused by atmospheric anomaly, STA)两部分, RSSTA是ENSO事件过程中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导致的海面温度变化,在海洋对大气的热输送过程中,它随ENSO事件演变不断更新;STA是大气受RSSTA海洋异常加热后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海面温度的影响,在海洋浅表层STA对RSSTA有重大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ENSO事件期间热带海洋对大气热输送过程,指出ENSO事件通过海洋内部热动力结构调整产生RSSTA,它直接对大气异常加热,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局地海气之间负反馈过程产生STA,反过来抑制RSSTA。结果还指出,人们常用的SSTA变率实际上主要由秋冬季节RSSTA主导,丢失了春夏季ENSO信息,用SSTA研究ENSO事件存在局限性,这也可能是ENSO事件春季预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4.
本文用季风区降水的年较差来表征季风的强度,对全球季风的春-秋季风降水强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春-秋季风降水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体现在前两个模态的时空变化中,累积方差贡献为19.4%。第一模态为热带太平洋模态,体现了热带太平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特别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年对应着春季衰减的厄尔尼诺型海表温度异常和秋季发展的拉尼娜型海表温度异常,进而导致热带太平洋上出现较强的春-秋季风降水的反差。第二模态为热带大西洋模态,主要体现了热带大西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大西洋Nino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5.
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大数据蕴含了丰富的时空关系,反映个体或者群体时空事件之间的变化模式,在资源、环境、交通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地理信息大数据拥有的多尺度和多语义特性,在挖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时空关系时会存在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构建多尺度多语义时空关系,并直观地表达这些时空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时空事件关系可视化分析框架,通过定义事件间时空关系的描述,设计了一种多视图协同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时空关系的可视化协同交互,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时空事件可视分析。基于时空轨迹数据,通过试验说明该方法可以探寻时空事件及背景间的时空关系,实现时空事件的交互可视分析。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分析表征ENSO事件的特征值和南海台风活动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JMA)1967-2016年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近50 a来南海台风活动月频数。同时又采用Morlet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ENSO事件时频变化特征及其与南海台风相关性。【结果与结论】ENSO循环具有2-6 a的主周期;7-10月南海台风活动最为频繁,其频数时间序列存在准2 a尺度周期;ENSO指数与南海台风活动频数的相关表现在多个时间尺度上。1970-1978年、1995-2000年,ON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在2-6 a周期尺度上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变化先于ONI指数半个周期。1980-1985年间,在1.5-3 a的周期尺度上SOI指数和南海台风活动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且两序列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967.
968.
969.
本文统计了1990年1月至8月S.G,D〔15〕发表的8800MHz太阳射电辐射事件、Hα耀斑和软X射线事件。8800MHz射电事件与耀斑相关率达83.1%,文章还给出了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事件与Hα耀斑的统计相关结果,并于Boulder的结果作了比较,详细分折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0.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0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6年冬半年逐日降雪资料,采用相对极值处理方法确定了各站极端降雪事件的阈值,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极端降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有3个极端降雪事件频发区域;阈值、极值、频率和极端降雪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从发生站次数的年代际变化情况看,20世纪70年代是频发期,其次是60年代和21世纪以来的前10a,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增多的变化趋势;在月际循环上,极端降雪事件表现为双峰的特征,最大值位于3月,次大值位于11月。区域分布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112°E以东表现为双峰型特征,以西是单峰型特征;21世纪以来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的极端降雪事件发生频繁,地域分布特征和极端性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