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导航定位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WiFi信号强度定位算法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了WiFi信号强度用于导航定位服务的空间分辨率,说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挖掘潜力;然后在实际室内环境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WiFi信号强度在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实际空间分辨率;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说明了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导航定位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通过对川陕甘矿产资源“金三角”地区若尔盖及其周缘沉积建造特征、构造-热事件放射性年代学测试以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等综合研究表明,若尔盖地区自印支末期以来,共发生了7次构造-热事件:(1)卡尼末-诺利初期构造-热事件(D1);(2)早侏罗世(200~180 Ma)构造-热事件(D2);(3)晚侏罗-早白垩世(160~140 Ma)构造-热事件(D3);(4)早白垩世(130~110 Ma)构造-热事件(D4);(5)古新世(70~60 Ma)构造-热事件(D5);(6)50~40 Ma构造-热事件(D6);(7)20 Ma左右构造-热事件(D7).其中D1期构造-热事件为若尔盖地区主褶皱造山构造运动,基本奠定若尔盖及其周缘地区区域构造格架;D2、D4为区域关键构造变革期,导致构造-热体制(压性与张性)的关键转换,对区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最晚期事件(D7期)为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地貌定型期.   相似文献   
193.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以测定地学和考古样品为主的一项新的测年技术和研究课题,是在热释光(TL)测年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ESR法作为一种测年的手段首先由西德学者Zelle等人于1967年提出的。1975年后,日本科学家池谷元伺将它应用于洞穴碳酸盐沉积、珊瑚等物质的测年,才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4.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其年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详细的野外工作, 确定天山北麓发育7 级河流阶地, 其中T7、T6、T5 及T2 等主要阶地为河流切割先期冲积扇而形 成, 与4 级阶地对应的4 期冲积扇分别为F1、F2、F3 与F4。由于天山北麓构造隆升向盆地方 向迁移, 冲积扇呈串珠状发育, 背斜带间发育的冲积扇平面形态则由于南北背斜的限制而变 得不规则。基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分析、ESR 与OSL 测年以及前人研究成果, 确定天山 北麓河流下切形成T7、T6、T5 及T2 等阶地的时间分别为约0.54 Ma BP、0.3~0.2 Ma BP、 28~8 ka BP 和全新世早期。阶地年代表明, 天山北麓3 级主要阶地T7、T6、T5 及对应冲积扇 发育与天山更新世3 个冰期间冰期旋回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95.
利用EISCAT VHF和EISCAT Svalbard(ESR)雷达观测数据,对2003年2月12日IMF Bz分量4次快速方向转换期间,极区电离层,尤其是极尖/极隙区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随着IMF Bz方向的多次快速变化,地面雷达观测到极尖/极隙区所在位置随着开放-闭合磁力线边界在纬度方向上来回移动.在此期间,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水平对流多次反向,表现出与IMF Bz分量强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极区磁层-电离层系统在日侧对IMF极性变化的平均响应时间约为3 min.  相似文献   
196.
Anhua-Xupu fault bel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Xuefeng Mountains. The fault belt shows an arc-structure extruding towards NW. Fault rocks, microstructures and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concentrated around 160℃)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quartz veins shows that the fault belt mainly underwent shallow brittle deformation and the highest-grade dynamic metamorphic rock is mylonitized sericite phyllite. The ESR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 from the quartz veins in the fault rocks shows that the fault belt underwent two intense fluid movement stages at Yanshanian(156.9-136.2Ma, 119.8-90.6Ma); moreover not only the occurrence and microstructures but also the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of the quartz veins developed in that two stages show obvious diversity, which can prove that there exists the reversion period of Mesozoic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movement of Xuefeng mountains between these two stages.  相似文献   
197.
198.
石英ESR测年信号衰退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法是第四纪地质年代学的重要测试方法之一,其测年范围广,特别是对于20万年至百万年尺度的第四纪样品有着重要意义.准确测量古剂量是影响ESR测年法精度和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掌握ESR信号衰退特征及机制是获得准确、可信古剂量的重要前提.ESR测年法适用的地质样品种类较多,如热液石英脉、地质断层泥、水系沉积物等,不同样品的ESR信号衰退特征和机制有较大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地质样品中石英ESR信号的衰退特征和机制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模拟和野外观测研究,取得了诸多新认识.回顾了近年来在石英ESR信号衰退特征领域取得的进展,特别是水系沉积物石英ESR信号的衰退特征,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未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9.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湘东北雁林寺地区金矿是否存在矿源层、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其成矿时代等争议性问题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的矿源层是存在的,矿源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2)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是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3)石英脉ESR测年结果表明,NE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214.2Ma,为第一期成矿,形成于印支晚期。NW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177.4~155.0Ma,为第二期成矿,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00.
电子自旋共振与铀系联合法测定动物牙齿化石年代是目前我国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年代学研究中一种比较可行的测年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这一方法并探讨了其在测年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显示:1)对于早更新世地点的牙齿样品,采用双饱和指数函数拟合古剂量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单饱和指数拟合;2)计算样品内部剂量时,在没有铀析出的情况下,US模式与早期(EU)和线性(LU)模式相比可以更客观的重建样品中铀的吸收历史;3)对于外部剂量在总剂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样品,在无法采用等时线法测年的情况下,野外γ剂量率的实地准确测量至关重要.电子自旋共振与铀系联合法有望应用于我国早更新世考古遗址的测年,但方法本身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