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338篇
地质学   567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环境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年7月28日青藏高原东北侧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天气过程进行了环境和要素场分析,给出该类天气过程预报提示。  相似文献   
42.
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桂林  陈培善 《内陆地震》1997,11(3):212-217
基于新疆强震固定台和流动观测记录的主要和余震加速度资料,选用了三个分向记录都完整的37次地震。震级范围为1.8-6.8级,震中距为几至几十公里。根据用位错理论二维断裂力学模式推导的震源峰值、加速度与环境剪应力场关系式计算了新疆南天山环境剪应力值。计算结果表明,新疆南天山环境应力平均值偏高,这与新疆处于特殊构造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3.
利用浅水波正压环境流场切应变率对台风移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是:在环境流场切应变率空间不均匀条件下,正切应变率引起的台风偏差路径比负切应变率引起的偏差路径要长,特别在正切应变率的区域,正切应变率要比相对涡度梯度对台风移动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香港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1997,17(2):149-156
香港地区地域狭小,地形崎岖,可利用地少,人口众多,用地紧张,但严谨的用地政策、规划用地和严格管地,使城镇有序,城乡结合协调,基础设施完善,做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和高效用地,从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广西南宁盆地那桐风化壳,及百色盆地江泽风地壳的大量土体化学分析数据为依据,进行了第四纪红土的确认、形成、分布和土壤肥力状况。以及通过地球化学强度、硅铁系数、硅铝系数等指标进行了两风化壳的对比研究。同时,还探讨了风化壳的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据沉积,构造、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构造隆升基础上,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迅速隆升,而早更新世早期则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方式主要有地垒式、掀斜式、振荡式和翘板式4种。诱发这一地区新构造抬升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学机制是华北地块自北而南,扬子地块自南而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之下陆内俯冲和秦岭地块深部软流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7.
Environmental and legal aspects of karst are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karst settings are common as they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ose of other rock terrains. Regulatory procedures that are effective in other rock terrains are not necessarily applicable to karst settings.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by man that affect the karst hydrology regime can trigger catastrophic events and result in numerous legal actions where the effects of changes go beyond property boundaries. A great variety of regulations and examples of litigation exist for karst areas. Received: 25 October 1994 · Accepted: 17 October 1995  相似文献   
48.
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410 km的沿江地带,共发育349个变形破坏体(滑坡、崩塌和变形体),总体积31.49亿m~3,其中体积大于1 000万m~3的崩滑体有47个。岸坡变形破坏密度D和模数B分别达0.35个/km和316.95万m~3。对岸坡变形破坏体及其所处的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变形破坏体与其所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及近期河流地质作用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密切有关。系统研究变形破坏体及其与这些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剖析岸坡失稳的成因机制,对岸坡失稳的预测、预防和工程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磁学方法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磁学方法问世20多年来,因其快速、灵敏、经济、无破坏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环境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磁学方法可用于传统的污染分析技术(化学)之前的预研究,而后者一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它也可以作为环境污染评估的代用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倍受关注,磁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研究。欧洲环境磁学专家在重建污染历史、监测现代环境污染、追踪与分离污染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介绍了磁学方法用于污染研究的显著特点、主要用途、野外工作方法以及相关仪器;展示了在大气、土壤、潮滩、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不同环境系统中,利用磁手段研究污染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对 于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如磁性机理的研究、多源污染的分离、强烈多变的人类活动对获取有意义磁讯号的影响等,做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edict peak particle velocity level at a limestone quarry located in Istanbul, Turkey. The ground vibration components were measured for 73 blast events during the bench blast optimization studies during a long period. In blasting operations; ANFO (blasting agent), gelatine dynamite (priming) and NONEL detonators (firing) were used as explosives at this site. Parameters of scaled distance (charge quantity per dela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station) were recorded carefully and the ground vibration component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vibration monitors for every event. Then, the data pairs of scaled distance and particle velocity were analyzed. The equation of scaled distance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literature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ak particle velocity. At the end of statistical evaluations,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with good correl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peak particle velocity and scale distance for this site.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