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六带石斑鱼肾细胞为材料,采用 PHA 和秋水仙素进行分步活体注射,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六带石斑鱼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8。其中2条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46条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包括两条有明显的次缢痕的染色体),故总臂数 NF=50。  相似文献   
42.
点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保存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作者通过选用TS-19、TS-2、Hank’s、MPRS、Cortland、0.75%NaCl等作为稀释液及10%~25%二甲亚砜、甘油、甲醇作为抗冻液,对繁殖季节中3个不同时期的点带石斑鱼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Hank’s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最适冷冻稀释液;(2)Hank’s溶液与10%~15%DMSO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保存的最适冷冻保护液组合,可以获得60%以上的冻精成活率,而使用不同浓度的MeOH作为抗冻液时,冻精成活率均为0%;(3)以10%~25%Gly作为抗冻液时,冷冻前未加天然海水时均能激活点带石斑鱼精子正常运动,其效果与天然海水相似,加入天然海水后精子运动效果急剧下降,精子冷冻保存后也存在同样现象;(4)为保证获得更高的冻精成活率,点带石斑鱼精液冷冻保存样品的最佳获取时期是在亲鱼自然繁殖期前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43.
龙虎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虎斑鱼的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肉质评价,结果表明,龙虎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脂肪质量分数4.18%,粗蛋白质量分数17.05%,粗灰分质量分数1.24%,水分质量分数80.19%.肌肉蛋白质中共检测出氨基酸种类有17 种,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17.88%;7 种必需氨基酸(EAA)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7.79%,占氨基酸总量的43.57%;4 种鲜味氨基酸(DAA)占新鲜肌肉样品的质量分数为6.17%,占氨基酸总量的34.5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101.35,其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 标准.新鲜肌肉中共检测出脂肪酸种类有14 种.其中7 种饱和脂肪酸(S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47.29%;4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18.86%;3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33.86%,DHA 质量分数占脂肪酸总量的30.24%.龙虎斑鱼营养价值较高,海鲜味浓郁.  相似文献   
44.
通过同源引物从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ZJ0603基因组中克隆GST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GST。大量抽提重组质粒后,于背鳍基部肌肉注射重组质粒免疫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分析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通过核酸水平检测重组质粒在鱼体肝、肌肉、头肾和脾脏组织的分布;用ELISA法检测鱼体血清的抗体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615 bp;免疫7 d后,鱼体中均有质粒分布;斜带石斑鱼血清中产生抗GST的高效抗体(1∶4 096);相应的目的蛋白也在鱼体中成功表达。攻毒后,疫苗免疫保护率达80%,表明GST可作为防治哈维氏弧菌病有效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5.
在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基础饲料(铜质量分数2.03 mg/kg)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的羟基蛋氨酸螯合铜(hydroxy methionine copper,HMC),制成铜质量分数分别为2.03、4.04、6.20、10.67、13.96 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6周后,探讨HMC对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组织铜沉积的影响,确定幼鱼饲料中铜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HMC,对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等生长性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铜质量分数6.20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高于或低于2.03和13.96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04和10.67 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成活率、肝体比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中添加HMC对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鱼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斑鱼血浆铜蓝蛋白(CP)的含量、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以6.20 mg/kg组最高;饲料中铜的添加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MC均提高鱼体、肌肉和肝脏中铜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13.96 mg/kg组最高。饲料中添加适量的HMC可提高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据,通过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可得,以HMC为铜源,斜带石斑鱼幼鱼铜需要量为7.09 mg/kg。  相似文献   
46.
在饵料中添加0、500、3 000mg/kg的当归多糖(ASP)喂食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初始体重(158.64±2.14)g),分别在喂食4和8周后取样,研究ASP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P能显著提高血液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LZM活力(P<0.05),对血清一氧化氮(NO)、体表黏液溶菌酶(LZM)活力和抗菌活力无显著影响。ASP能促进头肾白细胞增殖、呼吸爆发活力和吞噬活力,降低用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攻毒后试验鱼的累积死亡率,3 000mg/kg组累积死亡率低于500mg/kg组,连续喂食ASP 8周的保护效果优于4周。研究表明,用含ASP 3 000mg/kg的饵料连续喂食点带石斑鱼8周能有效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47.
氨氮和亚硝酸盐对斜带石斑鱼苗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乐云 《海洋科学》2012,36(5):81-86
研究了水温(25±0.5)℃,盐度30~31,pH值7.9~8.1,溶解氧4.5~5.5 mg/L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不同规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平均全长4.4cm的斜带石斑鱼苗的24、48、72、96 h LC50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5.62、3.50、2.93、2.68及0.27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3、0.14、0.12、0.11及0.011 mg/L;氨氮对平均全长10.5 cm斜带石斑鱼苗的24、48、72、96 h LC50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58.6、56.2、53.3、51.4及5.13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1、2.32、2.20、2.12及0.21 mg/L;亚硝酸盐对全长4.4 cm的斜带石斑鱼苗的24、48、72、96 h LC50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88.4、281.8、270.4、267.3及26.7 mg/L;亚硝酸盐对全长10.5 cm的斜带石斑鱼苗的24、48、72、96 h LC50及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354.8、346.7、280.5、208.4及20.8 mg/L。  相似文献   
48.
以斑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材料,胸腔注射秋水仙碱溶液,取全肾经空气干燥制片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和银染,分析核型及Ag-NOR带,结果表明斑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48。在最小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上均具有明显的次缢痕。银染结果显示该次缢痕部位即为核仁组织者区域。  相似文献   
49.
湛江茂名海区饲养石斑鱼的鱼病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永嘉 《海洋科学》1990,14(4):53-57
  相似文献   
50.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 ,设计了 6个不同维生素C水平 ( 0、35、70、1 40、2 80、70 0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 ,对石斑鱼幼鱼进行为期 8周的生长实验 ,每个水平三个重复 ,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 1 0g左右的点带石斑鱼幼鱼 2 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 ( 1 .5m× 1m× 2 .0m)中进行。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C添加组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的浓度为 70mg/kg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 ,却显著影响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影响 ,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 ,石斑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点带石斑鱼维生素C的适宜需要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