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盐度5、10、15、20、25、30条件下,以全人工配合饵料饲喂龙虎斑[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60 d,研究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生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5~20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高于盐度25、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0组的增长率最高,为55.08%,盐度15组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30%/d,盐度和龙虎斑生长速率的回归方程为K=0.000 09 S 4-0.006 S 3+0.131 S 2-1.055 S+4.832(R 2=0.984);不同盐度对龙虎斑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15组的摄食率最高,为1.64%/d,其次为盐度10组,为1.60%/d,饵料系数在盐度15组最低,为0.820,其次为盐度10组,为0.827。因此,龙虎斑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比高盐度快,摄食率高,饵料利用率高,最佳生长盐度为10~15。  相似文献   
62.
HSP60(heat shock protein 60,热休克蛋白60)作为高度保守的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不仅可以在应激状态下帮助其他蛋白正确折叠并恢复天然构象,还可作为危险信号作用于天然免疫系统.基于HSP60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HSP60 cDNA全序列及基因组全序列....  相似文献   
63.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在摄食和饥饿2种营养条件下胃肠道中5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定位和分布密度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in,Som)、胃泌素(gastrin,Gas)、P物质(substance P,SP)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的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胃肠道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5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各部位均有开放型和封闭型2种,饥饿对细胞的形态有所影响但不明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种内分泌细胞在摄食组和饥饿组的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在贲门胃,饥饿组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细胞数量上升,为正常摄食组的2.2倍和12.4倍,而在胃体和幽门胃则下降了1/3~5/6;饥饿组的胃泌素和P物质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在幽门胃下降为1/2,在肠道则有升有降;唯有神经肽Y免疫活性细胞在摄食组和饥饿组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胃肠激素参与调控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一旦发生饥饿,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激素细胞的分泌活性发生相应改变,最终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成为幼体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以人工育苗所得的褐点石斑鱼苗为材料,水温28~31.5℃下,盐度范围0~70以组间距5共设置15个梯度,分别进行盐度渐变和骤变对鱼苗存活和摄饵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渐变实验中,以5/d升高或者降低盐度时,盐度10~55之间,鱼苗存活率100%;而在盐度降低至5时,平均存活时间为15.16 h,24 h存活率19.1%;盐度降至0,平均存活时间7.92 h,24 h存活率为0,盐度0时其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5时的平均存活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盐度60,鱼苗基本不摄食,24 h平均存活时间38.51h,24 h存活率为89.8%,24~48 h存活率为89.8%;盐度65,鱼苗不摄食,平均存活时间10.95 h,24 h存活率0%;盐度65平均存活时间与盐度60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鱼苗在盐度25~45间摄食活动活跃。骤变实验中,盐度5~50,鱼苗存活时间>48 h;盐度0,24 h存活率5%,48 h存活率为0;盐度55,24 h存活率100%,24~48 h间存活率83.3%;盐度60,24 h存活率44.1%,48 h存活率降至11.1%;鱼苗在盐度65、70中24 h存活率0%;盐度0、65、70的处理组48 h平均存活时间的显著短于其它各组,盐度0~5、55~70为褐点石斑鱼苗骤变的极限生存盐度。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海带粗多糖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血清指标的影响,作者选取规格一致的健康斜带石斑鱼120尾(平均体质量为90 g±2.6 g,平均体长为15 cm±2.25 cm),均匀分为4组,每组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海带粗多糖,试验0.5%组、1.0%组、1.5%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的海带粗多糖。经过48 d的喂养后,测定各组斜带石斑鱼血清中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素(UREA)、肌酐(CRE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溶菌酶(Lysozyme,LZM)、过氧化物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补体3(Complement3,C3)、补体4(Complement 4,C4)等水平。结果表明,海带粗多糖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清中IL-2、IL-6、IFN-α、TP水平,及LZM、CAT和SOD酶活性;降低C3、C4含量,及UREA、CREA水平和ALP酶活性;对AST和ALT酶活性影响不大。在3种添加比中,以0.5%的海带粗多糖添加剂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氟蓄积和生长的影响,作者通过饲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初始体质量为(3.50±0.30)g,体长(5.5±0.3)cm)100 d,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4%和6%的南极大磷虾粉制成4组饲料,饲料中氟质量分数分别为145.81、202.71、257.53和317.60 mg/kg。结果显示:南极大磷虾粉中的氟在点带石斑鱼幼鱼组织中的分布程度,以脊椎骨和鳃中为最高,氟质量分数分别为(58.020~114.380)mg/kg和(46.029~123.874)mg/kg,其次是皮(含鳞片)((44.127~88.761)mg/kg),再次是肝((7.654~18.248)mg/kg),而肌肉中氟蓄积最低((3.352~3.999)mg/kg);脊椎骨、皮(含鳞片)和鳃中氟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续而产生蓄积,且与饲料中南极大磷虾粉的水平呈正相关,肝中氟含量随饲养时间延续而产生蓄积,但与南极大磷虾粉的水平无相关性,肌肉中氟含量与饲养时间和南极大磷虾粉水平均无相关性;100 d时,4%组和6%组的特定生长率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6%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神经肽B(Neuropeptide B,NPB)在生命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睡眠、神经内分泌功能和调节炎症性疼痛等。为了研究在石斑鱼中NPB与摄食调控的关系,本文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后,在斜带石斑鱼中克隆得到了两种NPB(NPB1和NPB2)基因的c DNA序列,首次发现鱼类存在两种NPB基因。作者对NPB编码蛋白的信号肽及其成熟肽的结构进行了预测,发现与其它脊椎动物相一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斜带石斑鱼不同组织中的m RNA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NPB1和NPB2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下丘脑中表达最为丰富;在其它的外周组织器官中也有相应的表达。饥饿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禁食3d和7d后,NPB1和NPB2的m RNA表达量都发生了显著的下调;复投喂后表达量恢复。由此可见NPB1和NPB2参与了斜带石斑鱼摄食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68.
褐点石斑鱼三种组织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系,本文利用不同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对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pH=7.2)中的3种细胞,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其生长分裂状态最佳,可以持续稳定传代。第60代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0.6 h、40.3 h和43.3 h,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目前鳍、心脏和鳔细胞已分别传至第90代、第70代和第75代,已成功建立了3种细胞的连续性细胞系,为鱼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等鱼类病毒学基础研究,以及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繁殖及病毒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 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 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在盐度35(含35)以上的海水中全部 漂浮于水表层,在盐度30和对照组31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受精卵卵径随孵化盐度降低而减小.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点带石斑鱼受精卵经21-26h可孵化成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在15-50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6.7-41.1.最适孵化盐度范围在30.5-32.5之间.盐度对卵黄囊仔鱼可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容积和全长的变化,高盐度(≥45)下胚后仔鱼卵黄囊容积、全长和体高显著减小(P<0.05),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淡水(盐度为0)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鳃线粒体丰富细胞(MRCs)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对鳃MRCs渗透调节机制的影响,以盐度30为对照,在斜带石斑鱼幼鱼急性淡水胁迫过程中,对鳃MRCs的结构变化进行光学显微镜(2、6、12、48 h)和扫描电镜观察(48 h).结果显示:淡水组鳃MRCs长径和短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较浅;鳃小片直径显著变宽(p0.05),且鳃小片上增生出鳃MRCs;鳃MRCs表面存在一个特殊的顶膜结构,淡水组顶膜较为平坦,开口较大,且其表面存在大量微绒毛,对照组顶膜向内凹陷成一个开口较小的顶隐窝.推测在急性淡水胁迫下,斜带石斑鱼鳃MRCs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渗透调节功能部分丧失,幼鱼死亡,所以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入淡水时,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