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idea that there is an identifiable set of boundaries, beyond which anthropogenic change will put the Earth system outside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is attracting interest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gaining support in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world. Rockstrom et al. (2009) identify nine such boundaries and highlight biodiversity loss as being the single boundary where current rates of extinction put the Earth system furthest outside the safe operating space. Here we review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a boundary based on extinction rates and identify weaknesses with this metric and its bearing on humanity's needs. While changes to biodiversity are of undisputed importance, we show that both extinction rate and species richness are weak metrics for this purpose, and they do not scale well from local to regional or global levels. We develop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biodiversity loss boundaries and extend our analysis to consider large-scale responses in the Earth system that could affect its suitability for complex human societies which in turn are mediated by the biosphere. We suggest three facets of biodiversity on which a boundary could be based: the genetic library of life; functional type diversity; and biome condition and extent. For each of these we explore the science needed to indicate how it might be measured and how changes would affect human societies.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facets, we show how biodiversity's role in supporting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may lie primarily in its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boundaries, suggesting an immediate area of focus for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42.
阐述了建立物质本构关系时应满足的基本公理,较详细地推导了各种类型粘弹性物质的本构关系,论述了变率理论与泛函数论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对于粘弹性问题求解具有实用意义的对应定理,并以简单的例子说明对应定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3.
沙坡头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功能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忠学  李文龙 《中国沙漠》1999,19(2):139-144
论文探讨了沙坡头地区气候要素的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并采用功能谱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气温年际变化具有8.4a、3.5a和2.8a的周期规律;降水年际变化具有8.4a、5 ̄6a、3.5a和3a的周期性规律。采用交叉功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气温与降水协同变化机制、周期性及其对人工植被的影响,得出降水和气温组合因子具有10.5a、8.4a、3.5 ̄3.8a的波动周期。为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44.
搜集整理运城中心城区经纬燃气有限公司和山西民生天然气有限公司等主要供气设施的分布情况,依据供气门站结构及管线结构,计算不同地震烈度下门站和管线的破坏情况,最后给出功能失效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注意供气设施的维护和建设,确保供气设施在大灾中基本保持功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5.
通过2019年4、7、10月对网围拆除后东太湖原网围养殖区和非养殖区鱼类资源的调查监测,构建"营养—运动"复合功能群,分析探讨鱼类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网围拆除后东太湖鱼类群落监测到39种,鲤科鱼类占比66.67%,与太湖相当(66%).采集到的鱼类可构建为4个营养功能群和5个运动功能群...  相似文献   
146.
高原湿地生态结构特征与湿地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结构独 特性及其环境胁迫的分析,从湿地生态系统与陆生 生态系统的生态联系,以及湖滨带的物种组成、结 构特征和功能效益入手,探讨湿地保护区建设与保 护中生态结构特征与功能区分区的不相适性,提出 了湿地保护区功能区分区应遵循生态结构与功能特 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7.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磁小体培养条件,结果使趋磁细菌OD600达到0.440(生物量为1.166×109cells/ml),同时运用磁收集传代法,使趋磁细菌Cmag值稳定在1.9—2.0。培养时用透射电镜观察磁小体形成过程,结果发现培养24h细菌体内已有较小晶体形成且沿长轴分布;48h晶体长大且形成分段链沿长轴排列;72h晶体进一步成熟仍以分段链沿长轴排列;随后细菌逐渐衰亡磁小体变小,168h可见部分自溶细菌中仍有磁小体链;192h细菌自溶磁小体链分散到环境中。还观察到磁小体在细菌分裂时采用两种分离方式,一种为磁小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另一种为磁小体只分配到一个子细胞。无磁小体的子细胞,一部分逐渐产生磁小体,另一部分不产生磁小体。  相似文献   
148.
绿海龟(Chelonia mydas)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Wright's液染色方法,对绿海龟的外周血、骨髓、脾脏和肝脏等几种组织的印片和涂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骨髓和脾脏是绿海龟的主要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脾脏中可以发现晚幼红血细胞,脾脏可能是红血细胞的成熟场所;肝脏中无原始型的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红血细胞、早幼红血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血细胞和红血细胞等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再到大的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白细胞、晚幼白血细胞和白细胞等阶段,胞体体积均由大到小变化,核分叶可能是粒细胞的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3个阶段.各细胞发育均经历了由有细胞核仁到无细胞核仁的变化过程.原血细胞和幼血细胞在造血器官中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的红血细胞可以在外周血中进行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