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Wave fi elds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from 1976 to 2005 were simulated using WAVEWATCH III by inputting high-resolution reanalysis wind fi eld datasets assimilated from several meteorological data sources. Comparisons of wave heights between WAVEWATCH III and TOPEX/Poseidon altimeter and buoy data show a good agreement. Our results show seasonal variation of wave direction as follows: 1.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April–September), waves from south occur from April through September in the southern SCS region, which prevail taking about 40% of the time; 2. During the winter monsoon(December–March), waves from northeast prevail throughout the SCS for 56% of the period; 3.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 in SCS is N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wave height H s in SCS shows that in spring, H s ≥1 m in the central SCS region and is less than 1 m in other areas. In summer, H s is higher than in spring. During September–November, infl uenced by tropical cyclones, H s is mostly higher than 1 m. East of Hainan Island, H s 2 m. In winter, H s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infl uenced by the north-east monsoon, and heights over 2 m are found over a large part of SCS. Finally, we calculated the extreme wave parameters in SCS and found that the extreme wind speed and wave height for the 100-year return period for SCS peaked at 45 m/s and 19 m, respectively, SE of Hainan Island and decreased from north to south.  相似文献   
182.
王显威  程晓  黄华兵  李展 《遥感学报》2013,17(2):439-451
详细阐述了利用GLAS数据和GPS数据生成Dome-A地区DEM的方法。首先进行GLAS数据转化, 便于与GPS数据结合, 提出一种快速搜索GLAS和其光斑(Footprint)覆盖GPS点的算法, 比较GLAS数据和GPS数据发现, 均值差异最大为1.118 m, 最小为0.997 m, 而标准差稳定为5-6 cm, 在进行椭球变换修正之后, 差值最大为0.405 m, 最小为0.284 m;之后利用改进的角度限差法沿测线对GPS数据进行特征点提取, 得到抽稀之后的数据;再利用抽稀之后的GPS数据和处理后的GLAS数据使用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研究区DEM。利用1199个GPS点和53个GLAS检验点对最后生成的DEM进行了精度分析, 残差中误差为5 cm, 最大残差绝对值为12 cm。利用原始GPS数据, 原始GPS数据和GLAS数据, 处理后GPS数据利用克立金插值方法分别生成了研究区的DEM, 通过等高线提取分析以及检验点的误差分析, 处理后的GPS数据生成的DEM要优于原始GPS数据的, 证明GPS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3.
许可  刘和光 《遥感学报》2007,11(4):439-445
SZ-4雷达高度计搭乘神舟4号飞船(SZ-4)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入轨,按预定模式工作,获得了大量有效的观测数据。SZ-4雷达高度计是中国第一个上星工作的实验性海洋雷达高度计,为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SZ-4雷达高度计系统方案、系统实现和在轨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4.
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介绍了海洋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对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的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对海洋雷达高度计的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表明 ,其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为星载高度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先导  相似文献   
185.
186.
使用1992年10月-1998年12月连续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大西洋波高熵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大西洋波高熵的多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年各月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西洋波高熵呈现出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大西洋的平均有效波高、气候的地理分布以及大气活动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7.
用GEOSAT卫星高度计资料估计热带西太平洋赤道纬向地转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高度计资料在海洋动力学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涨平面及海流变化的研究。在物理海洋学中,海流速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用高度资料推算地转流有重要意义。本文用2年多的GEOSAT卫星高度计资料,根据地转平衡方程,计算了赤道165°E的纬向地转流速度,并且将推算值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其相关系数为0.85,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实践证明只要对高度计资料的质量控制、误差订正等处理方法得当,滤波方法及尺度选择合  相似文献   
188.
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往来和能源合作日益密切,研究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海浪特点对此具有重要意义。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ATCH模式应用于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风场资料作为模式输入,对该海域2004年的海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2004年2月和8月几内亚湾及附近海域的海浪特点,将模式计算的有效波高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有效波高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与T/P高度计有效波高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在深海海域计算效果好于浅海海域。  相似文献   
189.
利用 TOPEX卫星高度计测量的有效波高资料 ,对中国近海 9个海域进行卫星高度计的 C,Ku两波段测量值的比较分析与处理 ,得出合理的有效波高数值。利用三参数 Weibull分布 ,以渤海海域、上海附近海域和南海东部海域作为特定区进行有效波高的极值统计预报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0.
用Geosat高度计数据提取东海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重力势等势面,它反映了地球形状及海面重力场异常特征,对大地测量学及海底探矿意义重大.本文利用Geosat高度计50个ERM周期共2.3a的数据,对包括东海区域的20°~40°N,120°~140°E海域进行了大地水准面反演计算.本文采用时间平均处理法有效地抑制了高度计数据中含有的由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高度偏差,并用两种计算模型得到了东海大地水准面.计算出的大地水准面可反映出某些小区域海底特征,但与大尺度海底地形相关较差,这主要是由地壳均衡补偿作用引起的.对计算误差分析得出,采用模型-1和模型-2得出的大地水准面中残留的轨道误差分别为10.8和5.6cm,与OSU91A大地水准面模型偏差分别为37.6和42.2cm,时间平均处理使海洋时变因素引起的海面高度偏差降低了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