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6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3327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773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494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812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λ??????????????????????????????????t??????????????????????????????????????????????????λ?????GPS????????????????????????????mm/s?????????????1 cm/s??  相似文献   
992.
????GPS ICD????ж???????18??????????????????????????????????????????????????????????18??????????λ??????????????????????????С???????????????????18???????????????????????????????????????в?????????????????????????????4С???????????????0.01 m??  相似文献   
993.
????GLOBK?????NEU?????????????????????????????????ι??????????ITRF?ο?????????????????????????????????ITRF?ο?????μ?????????????????????????????????????????????????????????ITRF2005??ITRF2008????????????????????????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GPS资料显示的现今地壳形变场,辅以历史地震及地表破裂、震源机制解类型等资料,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分成了11个次级块体.其中包括了西秦岭次级块体、阿坝次级块体、龙门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保山次级块体、景谷次级块体、勐腊次级块体和西盟次级块体;并利用这些次级块体内的GPS站点速率计算出了这些块体现今运动情况及各块体之间断裂的滑动速率,分析认为各次级块体均受到了一种来自其相邻块体的主要应力作用而发生了旋转,其中保山次级块体、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的旋转尤为显著;同样,相邻块体之间的边界断裂带也呈现了相应的挤压或拉张活动特征,而藏东次级块体与雅江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与滇中次级块体之间的挤压最为明显.利用上述结果,本文讨论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认为刚性块体的挤出作用与重力滑塌作用并存于该区域内,下地壳"管道流"的拖曳作用是该地区刚性块体挤出作用和重力滑塌的主要原因, 另外缅甸板块相对于自身的逆时针旋转作用在其北部引起的拉张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6.
We report here the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a feasibility study that was pursu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absolute airborne gravimetry. In contrast to relative systems, which use spring‐type gravimeters, each measurement acquired by absolute systems is independent from the others and the instrument is not suffering from problems like instrumental drift,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spring and vari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factor. After a validation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in a moving truck,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irborne data retrieved over the Swiss Alps and those obtained by ground upward continuation at flight altitude allow us to state that airborne absolute gravimetry is feasible. The first test flight shows a spatial resolution comparable to those obtained by relative airborne gravimetry. For a wavelength on the order of 12 km the absolute value of gravity can be evaluated with an uncertainty of 6.9 mGal.  相似文献   
997.
利用GPS TEC和法国DEMETER卫星ISL探测器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变化.结果表明,电离层TEC在5月6-10日地方时下午有连续的负异常现象,5月9日地方时下午有明显的正异常现象.电离层TEC异常的范围主要位于震中南部区域,EW方向上1 100 ~1 670km,SN方向上1 600 ~3 700km.5月6日的负异常偏震中东南,5月7日的负异常偏震中西南,5月9日的正异常偏震中东南.震中西南和南部地区负异常较东南地区明显,震中南部和东南地区正异常程度较西南地区偏高,震中位置所对应南半球磁力线共轭区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或负扰动.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Ne和离子密度N.在5月6-10日也出现了明显的负异常,异常分布与电离层TEC异常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震中南部.震中所在的经度带上存在2个负异常峰值,且在纬度上关于地磁赤道对称.最后在上述异常的基础上,对基于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的地震电离层异常机理开展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王阅兵  金红林  付广裕 《地震》2012,32(2):121-128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汶川MW7.9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震后通过复测获得的GPS同震形变场,采用Yabuki&Matsu’ura反演计算方法和分段平面断层模型,反演了地震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映秀—北川主破裂带的断层错动,在映秀附近以逆冲滑动为主,而在北川以北,其走滑运动明显大于逆冲,这一结果与震后地质调查结果与通过地震波研究获得的断层破裂特征相一致;反演得到的最大滑动量达到9.3m和9.6m,分别对应于这次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为严重的北川和映秀地区;由所获得的滑动分布计算的地震矩为8.07×1020 N.m,对应的震级为MW7.9。研究结果初步显示,Yabuki&Matsu’ura反演方法可适用在内陆地震断层反演计算中。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星载GPS的HY-2卫星高精度精密定轨模拟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2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测高卫星,其径向定轨精度要求厘米量级,搭载了星载GPS接收机。目前HY-2还处于测试阶段,没有公布观测数据。为了确定基于星载GPS的HY-2精密定轨流程及其定轨精度,本文模拟了HY-2卫星星载GPS观测数据,结果表明HY-2星载GPS天线每个历元至少观测7颗GPS卫星。给出了基于星载GPS的精密定轨流程,分别采用简化动力学方法和动态几何法进行了精密定轨实验。对于相位1mm和3mm随机误差的相位观测数据,简化动力学法和动态几何法定轨都能够实现厘米量级的径向精密定轨,几何法定轨精度略低于简化动力定轨。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影响HY-2卫星精密定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不同阶次的重力场模型EIGEN2、EGM96、TEG4和GEMT3进行了简化动力学定轨实验,高于5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都能够实现厘米级径向精密定轨,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高精度星载GPS观测数据和重力场模型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北黄海QuikSCAT 卫星风速与浮标风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黄海QuikSCAT散射计矢量风资料与黄海实测浮标站风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QuikSCAT卫星风速和浮标观测风速的大小基本吻合,二者平均偏差是0.26 m/s,相关系数是0.74;风向偏差较大,平均偏差是117.52°。根据卫星风速和浮标风速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修正方案。修正后的QuikSCAT风向与实测浮标站风向的平均偏差显著提高到20.44°。该修正方案实施简单,修正效果显著,为更准确地使用卫星资料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