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598篇
地球物理   473篇
地质学   1106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是利用熔体包裹体研究原始岩浆演化和挥发分组成的基础。目前,开展包裹体均一温度实验的设备主要为Linkam系列的高温热台,而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近年来才被应用到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中的。文章以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为例,对比研究了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和HDAC在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应用中的优劣。利用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得出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943~1190℃,而HDAC的测试结果为780~890℃。实验研究表明:HDAC能够在加热的同时提供接近熔体捕获条件的外压,更适于开展富挥发分的高内压熔体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熔体包裹体固相初熔温度范围,可为估算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原始岩浆晚期结晶的压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光学与微波数据协同反演农田区土壤水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和微波协同遥感反演对于提高农田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精度十分重要。本文采用SMEX02数据集,研究了L波段土壤发射率与地表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面植被覆盖对L波段土壤发射率与地表水分之关系的影响规律,推导了以L波段土壤发射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自变量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表明:L波段土壤发射率与地表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随NDVI的增加而下降。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对常规经验算法,土壤水分反演精度明显提高,H极化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反演精度RMSE由0.0553提高到0.0407,相关系数R2由0.70提高到0.81;V极化条件下,反演精度RMSE由0.0452提高到0.0348,相关系数R2由0.79提高到0.86。  相似文献   
963.
Gravel-bed rivers characteristically exhibit shallow riffles in wide sections and deeper pools where the channel becomes constricted and narrow. While rivers can adjust to changing flow and sediment supply through some combination of adjustments of channel slope, bed-surface sorting, and channel shape, the degree to which riffle-pools may adopt these changes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flows and sediment supplies remains unclear.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flume experiment investigating how constant- and variable-width channels adjust their morphology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flow and increased sediment supply. Two flume geometries were used: (1) constant-width and (2) variable-width, characterized by a sinusoidal pattern with a mean width equal to that of the first channel. The variable-width channel developed bed undulations in phase with the width, representing riffle-pools.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ree phases for each flume geometry: (1) steady flow, constant sediment supply; (2) unsteady flow, constant sediment supply; and (3) unsteady flow, doubled sediment supply. Unsteady flow was implemented in the form of repeated symmetrical stepped hydrographs, with a mean discharge equal to that in the steady flow phase. In all phases the bed and sediment supply were composed of a sand/gravel mixture ranging from 1 to 8 mm. In both the straight and variable-width channels, transitioning from steady flow to repeated hydrographs did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ed morphology. The two channel geometries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increased sediment supply: the slope of the straight channel increased nearly 40%, while the variable-width channel reduced the relief between bars and pools and decreased the variability in cross-sectional elevation with a slight slope increase. Bar-pool relief varied with repeat discharge hydrographs. Pool elevation changed twice the distance of bar elevations, emphasizing the relevance of pool scour for riffle-pool self-maintenance in channels with width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964.
珠江口地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的边缘,具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特征,且NE向滨海断裂带从其中穿过,强震风险不可忽视。文中基于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合三维人工地震探测数据,人工进行初至P波震相拾取,并使用VELEST程序分别反演了陆域和海域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和台站校正结果。台站校正结果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地形、地质构造和沉积厚度相关较好,正值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内,而负值多分布在花岗岩等基岩出露地区以及滨海断裂带北侧和北部断阶带内的部分隆起地区。新模型对人工地震走时的拟合精度较高,陆域走时残差均方根为0.07s,海域为0.21s。与华南模型相比,新模型对区域地震定位的效果更好,重定位后,陆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2.6%、S波降低了21.2%;海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5.7%、S波降低了15.6%。新模型可为区域地震定位、地震参数和三维成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我国原矿、精矿消费量和尾矿产出量巨大,这些矿产品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溶解释放(称为"溶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矿产品污染物溶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矿产品中污染物溶出最常用的四种模拟试验方法(湿度室试验、淋滤柱试验、静态浸泡试验、萃取试验)的应用进展。湿度室试验可模拟自然风化过程,确定污染物溶出速率和产物;淋滤柱试验可模拟降水和喷淋过程,提供污染物吸附和解吸附动力学依据;静态浸泡试验可模拟被水浸泡过程,探明溶出规律和产物;萃取试验可对污染物进行形态分析,评估介质中污染物的流动性、稳定性等。污染物溶出的各种影响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pH值、淋溶浸泡时间、温度、固液比、矿石粒径,多数情况下pH值越大、浸泡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固液比越小、粒径越小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溶出。溶出是一个长期和具有潜伏性的过程,其内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显示出与扩散效应不同的规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对象还主要集中于废弃的尾矿,对经运输、堆放并在人类生活区使用的原矿、精矿产品的污染物溶出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对其溶出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治理矿产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966.
以平顶山学院省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环专业为例,对GIS课程的性质及GIS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非GIS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该课程试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7.
高正夏 《地下水》2014,(1):8-11
在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安集海灌区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转换机理和联合调度研究及利用各类集总式、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给水度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输入参数。分析研究区的基本地质情况,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块,利用给水度参数测定装置分别测定常值给水度、变值给水度,揭示该区域给水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出:在计算地下水降雨入渗补给量和灌溉入渗补给量时要用到给水度这一参数,特别是在地下水埋深不大的地区,对计算成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在地表排水沟设计中,如果考虑了给水度随埋深而变的情况,排水沟的尺寸就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68.
为揭示GFRP锚杆在土遗址加固中的性能,进而克服现有竹、木、复合锚杆锚固的局限性,拓展该新型材料在古遗址加固中的应用,选择直径22mm和25mm的GFRP锚杆开展了现场锚固测试试验。通过单级和循环两种加载模式,获取了两种杆体的破坏模式与极限锚固力; 在杆体砂浆界面布设应变片,获取了受荷过程中界面监测点剪应变的变化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锚固系统均失效于砂浆土体界面,22mm GFRP杆体极限锚固力50kN,而25mm GFRP杆体超过120kN; 从加载端到末端监测界面剪应变呈衰减分布,在较大荷载下由于加载方向与杆体轴向微弱偏离导致局部出现受压现象,试验过程中监测界面未出现脱黏现象。研究表明GFRP锚杆可以部分替代复合锚杆,在土遗址载体加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9.
地气测量技术及在隐伏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铅锌矿地气模型模拟研究了地气流作用下,成矿元素及围岩中多种元素的迁移现象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的成矿元素Pb、Zn因迁出率大,伴生元素Cu、Mo、Au因迁出比大,可以在矿体上方形成易识别的地气异常,适合作为指矿元素。围岩对矿体中元素迁移存在复杂影响,但不会掩盖指矿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在粤北隐伏花岗岩铀矿、桂北隐伏锌铜矿、湘南坪宝地区先后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金属矿研究及应用。根据室内实验及多个矿区、不同矿种上开展地气探测工作的成果,对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性、地气场所包含的找矿与地质信息、地气测量的有效探测深度及地气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联性、地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获取的资料表明:隐伏金属矿正上方均有成矿主元素及一批共(伴)生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这种异常随矿体埋深增大,其幅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深度可以达到千米尺度;地表污染不会对地气测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70.
研究了邹家山铀矿床原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在酸浸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1)该矿床矿石中伴生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很高,∑REE平均含量达3231.55×10-6,其中HREE达2933.39×10-6,属珍贵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Ce无异常的特征。(2)在强酸及氧化剂浸泡条件下,轻、重稀土元素的浸出行为明显不同。重稀土元素更易被浸出,其浸出率是轻稀土元素的2倍左右。在强酸或强酸加氧化剂浸泡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轻稀土元素(La~Eu)的浸出率较明显增加,而重稀土元素(Gd~Lu-Y)的浸出率则小幅度递减;15种稀土元素中Gd的浸出率最高,La的浸出率最低。(3)初步获得邹家山铀矿床伴生稀土元素酸法浸出的最佳硫酸浓度和氧化剂用量,即在硫酸浓度为30g/L的条件下,100mL的浸泡液中含有2mL30%的过氧化氢时,稀土元素浸出率可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