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杨禄华  区树鸿 《热带地理》1997,17(2):191-195
本文介绍了香港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香港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开发的进程,预测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旅游业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2.
江锦祥  徐凤山 《台湾海峡》1992,11(4):291-293
帘蛤科一新种——扁平美女蛤Circe(Laevicirce)hongkongensis sp.nov.系于1988年采自香港大潭湾潮下带。新种的主要特征是两壳极扁平,铰合部宽阔,区别于本亚属的其他种。  相似文献   
63.
From 1980 to 1998, biofouling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 waters, the Zhujiang RiverEstuary and the Mirs Bay were studied and a total of 610 samples.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essels, buoys, piers and cages. Totally, 340 species (see Appendix I ) have been recorded and identified, six of which are new.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on the biology of the cirripede, bryozoan, polychaete and mollusc communities were also conducted. Twenty-three related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works in Hong Kong over past twenty years, and some unpublished data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64.
文彤  张玉林  梁祎 《热带地理》2020,40(5):775-785
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地方与无地方现象,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资本、权力所代表的强权阶级,忽视了普通大众弱势群体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中外游客对香港地方饮食在线评论文本展开内容分析。研究发现:1)游客的体验评价显示,无论是饮食产品的推陈出新、就餐环境的多元装饰,还是餐厅服务的内容形式,香港饮食文化都表现出中西融合的全球化特征,在保留传统特质的基础上也吸纳了外部文化形成创新,甚至衍生为新的地方特色产品,两者的共存与转换不仅说明地方和无地方的互相包容与促进,还呈现出两者对于全球化的反作用,地方性从而在内外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2)人的主体因素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于强权阶级借助资本、权力等因素施加影响,以游客为代表的普通大众弱势群体通过消费选择对资本、权力产生主体凝视的力量作用,引发其对地方与无地方元素的营造,这是“全球意义的地方”得以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步行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体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城市居民步行频率持续下降,相应地带来体力活动水平的持续降低,伴随着肥胖等慢性非传染病广泛蔓延,值得警惕。西方很多研究证实了建成环境(常以“3D”或“5D”等模型刻画)对步行行为的影响。基于西方的结论对于中国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具有与西方城市大相迥异的建成环境的城市是否适用?不同的人群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和生活节奏、习惯,其步行行为受建成环境的影响在方向、强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以香港为案例地,以职员和学生2类人群的步行通勤通学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香港人口普查数据、Open Street Map数据以及中原地图数据等,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发现:①通勤通学距离是影响职员和学生步行通勤通学行为的最重要变量;②以“5D”模型刻画的建成环境对香港居民步行通勤通学行为的影响,与西方情境下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香港,距地铁站的距离与职员和学生步行通勤比例相关性均不显著;③建成环境对步行通勤通学行为的影响,在职员与学生两类人群之间在方向和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人口密度与职员步行通勤比例负相关,但与学生步行通学比例正相关。研究凸显了在“建成环境-交通行为”关系研究中情境(context)和人群区分(segmentation)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6.
方远平  陆莲芯  毕斗斗  彭婷 《地理科学》2020,40(9):1421-1428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历来有着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研究港资服务业在珠三角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发现港资服务业在珠三角不同等级城市的跨制度边界分布规律,并对揭示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服务业合作关系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 050家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POI点数据,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方法和GIS技术,研究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的总体空间布局及局部区位特征,并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 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的整体空间表现为集聚型,形成了“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特征;② 分行业来看,除分配性服务业企业具有空间多中心特征外,其余服务业企业均形成了以广、深为核心的空间分布结构,且4类珠三角港资服务业企业均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集聚特征最为突出;③ 除分配性服务业企业外,其他类别港资服务业企业的空间分布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67.
香港/澳门近72年海平面变化曲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取1959年为接口,将澳门的前段记录(1925 ̄1958年)与香港的后段记录(1959 ̄1996年)连接起来,统一按香港海图基准面起算,可以得到最近72年(1925 ̄1958年)均一的海平面月均序列。海平面曲线反映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存在异常高海平面和异常低海平面。按香港和澳门的验潮资料,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8±0.1mm/a。海滩岩的高程、地震活动、地形变化表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构造处于相  相似文献   
68.
1 Introduction Thelifecycleofhorseshoecrabsislengthywhencom paredtoothermarinearthropodssuchasbluecrabsandshrimpspecies (Sekiguchietal.,1988) .Thetwospecies,TachypleustridentatusandCarcinoscorpiusrotundicauda,knowntooccurinHongKongrequire ,respectively ,betweenthirteentofourteenandtentoelevenyearstomaturebeforedepartingtheirnurserybeachesfordeeperwaters (ChiuandMorton ,1999a ;Sekiguchietal.,1988) .Thelivingenvironmentofthenurserybeacheswheretheeggsarelaidandincu bated ,andfromwhichtheyoun…  相似文献   
69.
70.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Hong Kong‐Pearl River Delta (PRD) city‐region has taken place alongside complicated cross‐border governance. The framework of time‐space envelopes (TSEs) is adopted for a study of cross‐border governance in Hong Kong, especially in the role of the state, that is,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in cross‐border urban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ension‐ free regional integration has never existed due to a complex governance network. The shift from “cross‐border protectionism” to “cross‐border free trade zone” in Hong Kong's cross‐border urban governance since 2001 is a result of the rearticulation of the state cutting through the geo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T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