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海-气相互作用系统可能性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振山 《大气科学》1991,15(4):43-51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海—气相互作用振子模式,并利用拟能函数和Melnikov函数,讨论了海—气系统的振荡、分岔和非周期性态.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气候系统存在一个唯一的分岔点和一个唯一的极限环,其演化行为是确定性行为和类随机性行为并存.  相似文献   
12.
大气中对称运动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德海 《大气科学》1990,14(2):181-187
本文利用分岔和突变理论讨论了非线性对称运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1)在的情况下,非线性对称运勃方程在平衡点P(0,0)和Q((fs)/β,0)附近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2)在的情况下,当时,对称运动可以产生亚临界分岔,而当时,对称运动可以产生超临界分岔。 (3)在的情况下,当条件和同时满足时,对称运动可以产生尖点(cusp)突变。  相似文献   
13.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振荡现象,这种现象对应了有关数学模型中的极限环的存在性。本文中心流定理证明了一类两个微生物竞争一个具有再生功能营养物的生化模型的Hopf分支以及极限环的存在性,证明了在这一类的生化培养中非线性振荡现象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环型结构在神经网络中普遍存在,目前对环型神经动力学分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单环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网络由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耦合而成,这些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结构不可能只由一个环形结构来准确表述,因此研究具多环拓扑的神经网络模型更具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双环神经元网络模型,选择单环的时滞和为分岔参数,分析了双环模型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最后给出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地幔蠕动流中一类复杂动力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出发,在地幔蠕动及热能聚散假说的指导下,考虑地幔蠕动物质在垂直磁场作用下,数学模型方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动力学现象,并从成矿动力学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均匀介质中零偏移距散射曲面拓扑奇性和相应回波解析奇性之间的关系和分类.其基础是衍射理论的Kirchhoff积分,原理是通过曲面几何函数的解析奇性和距离函数的拓扑奇性之间的联系.基本的数学工具是Morse理论和突变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绿洲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植被和裸地共存的情况下,考虑了植物的某些生态条件,利用热量平衡方程,对于不同气候和生态条件计算了绿洲总的蒸散率以及植被和土壤的温度。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蒸散率的解可出现准分岔和多平衡态的形式,它们主要发生在植被覆盖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分岔隧道变形监测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隧道。以八字岭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首先介绍了分岔隧道现场变形监测方法;接着分析了在当前支护和施工方案条件下隧道纵向变形特点、大拱段伴随开挖和支护进行表现出来的施工动态响应特点及隧道开挖面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特点。最后,在分析隧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研究结果为分岔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小间距段支护体系力学性态直接反映分岔隧道的稳定状况,结合沪-蓉线庙垭分岔隧道,对小间距中墙薄弱处侧向加固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围岩变形和围岩压力、钢支撑内力、锚杆轴力等支护体系监测成果的系统分析,以及中墙爆破振动现场试验研究,评判了小间距隧道的稳定状况,所得结论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富奎  刘涛  李利平 《岩土力学》2006,27(Z1):339-343
以沪-蓉-西庙垭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其浅埋大跨段施工开挖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特征,并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性态的现场监测,研究了典型地质代表断面的施工力学状态,获得一些有益的结论,对实际工程进行直接指导并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