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岩体失稳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及断层的多向错动形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流  施行党 《地震地质》1992,14(1):1-9,T004
对三轴实验中岩石突发式破坏和粘滑失稳的瞬时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应力下降和位移增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振荡过程。用扫描电镜对错动面的观察表明,这种振荡导致双向或多向错动形迹的发育。结合天然断层面上常见的双向或多向错动的擦痕、阶步等形迹,以及断层带的异常构造,如反错列等,提出一次断层活动中失稳振荡——地震可能是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之一。反之,它们也有可能成为地震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22.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slip-weakening instability on a finite and vertical strike-slip fault with asperity. We assumed that the fault strength is uniform in depth, but it is non-uniform in the strike direction, i.e., there is an asperity on the fault. The segments of the fault with and without asperity follow the same type of constitutive law, but the peak stresses are different. The material surrounding the fault is represented by elastic plates whose upper-surface and bottom are stress-free. We u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oretical displacement, stress and strain fields that vary with a remote displacement. Here the displacement and frictional stress are not given in advance, but are determined in the solv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e compared the theoretical displacemeu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al stress on the fault between the stable and unstable slips. In addition,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with known results for the strike-slip fault with a segment of lower strength.  相似文献   
123.
TC-1在近磁尾观测到地向流的偏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TC-1卫星在2004年到2007年磁尾探测数据,将以往高速流的研究拓宽到较低的速度,统计分析其从-13.4RE到-5RE地心距离内的空间演化.研究发现:(1)在向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向流发生率在日地连线附近减小,但在晨昏两翼的发生率增加,且在黄昏侧的发生率最高;这表明地向流在运动到近地时向着晨昏两翼偏转.(2)越靠近地球,流速V和Vx越小,Vy和Vz的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所以地向流在近地运动过程中,不仅在晨昏方向上偏转,而且在南北方向上偏转.(3)地向流期间,等离子体密度整体偏小;但是随地心距离的减小,密度整体上逐步增加.(4)平行和垂直于磁场的流速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在黎明侧的平行流速比黄昏侧大,在黄昏侧的垂直流速比黎明侧大.鉴于较大的垂直流速易触发与电流中断关系密切的不稳定性,我们推测电流中断更容易出现在黄昏侧.(5)除个别位置处的热压和磁压相当外,磁压在总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日地连线附近的总压较大,晨昏两翼处的总压相对较小;从而在晨昏向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导致地向流在晨昏两翼偏转和发生率增大.在晨昏两翼,距离地球较近的位置处观测到了较小的压力;而在日地连线附近,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才可以观测到较小的压力;压力分布的这个统计特征说明过去事例研究中电流中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是由近地磁尾的压力分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4.
高频加热中低纬电离层激励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频泵波加热电离层实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虽然背景电离层状态能够明显影响模拟加热结果,但是在大部分平静电离层状态下,模拟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区域内电子浓度、电子温度会趋于稳定,这一结论已为实验所证实.然而部分模拟结果显示,当电离层电子浓度、电子温度空间结构满足一定条件后,过密加热中泵波反射区域,电子浓度、电子温度在加热机开关机后将产生不稳定的时空效果.激发该不稳定性的正反馈过程如下:当泵波反射区域内电子温度受到泵波加热上升后,其引起的等离子体膨胀导致该区域内电子浓度减小,受到电子温度、电子浓度变化的共同影响,电子能量方程中由于电子-离子碰撞导致的电子能量损失项减小,电子温度将进一步升高,一种正反馈机制建立.最后得到以下结论,当电离层电子温度剖面呈明显的双峰结构,被加热区域内电子温度较高,且电子-离子碰撞引起能量损失项成为电子主要的能量损失项后,一种不稳定性被激发,加热将产生更明显的电子浓度、电子温度的变化.以上条件在下午电离层更容易被满足.  相似文献   
125.
The effects of plastic fines on the instability of sand were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For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of undrained monotonic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conducted on specimens of sand with variation in fines content from 0% to 30% are presented. The specimens were prepared in two different initial dry unit densities and were subjected to two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are shown in four groups. They demonstrate that an increase in plastic fine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stability, followed by a decrease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fines content. It is also seen that the slope of the steady-state lines in p’-q space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fines content, but after certain fines content, it begins to decrease. A reverse trend is observed for the slope of instability lines; it decreases at lower fines content,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fines content.  相似文献   
126.
含粘滞性弱磁化吸积盘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此模型中研究了扩散型粘滞、垂向磁场Bz和环向磁场B对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轴对称扰动,一般情况下盘内存在四种轴对称振荡模式.其中二种模式是脉动不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非稳因素;而另外二种模式是稳定的,粘滞和磁场对它们表现为致稳因素.此外我们还注意到,Bz和B主要影响近轴向的脉动不稳定性,扩散型弱粘滞主要影响径向脉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等温有磁薄吸积盘径向脉动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详细讨论了磁场、径向粘滞力和因果性修正的α型粘滞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磁场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非稳因素,它能影响粘滞模式的不稳定性和两种声波模式(O-mode和Ⅰ-mode)的增长率.径向粘滞力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致稳因素,它主要影响两种声波模式的不稳定性.α型粘滞的因果性修正主要在盘内区起作用,它对吸积盘的不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对粘滞模式和无磁盘的Ⅰ-mode,它表现为致稳因素,而对O-mode和有磁盘的两种声波模式,则表现为非稳因素.  相似文献   
128.
2007年6-7月江西雷电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2007年6—7月江西雷电灾害特别严重的事实,从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形势背景、对流不稳定指数,以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常频繁的闪电和较高的闪电密度,是造成江西2007年雷击人员伤亡重于往年、重于其他省份的重要因素。雷击死亡人数与闪电次数和闪电密度相关性较好,当闪电密度≥2.0次/km2时,发生雷击伤亡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副高位置不稳定、短波槽移动频繁以及不稳定指数偏强,是江西雷电频繁发生的天气背景条件。当雷达组合反射率强度>54 dBz、回波顶高>12 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40 kg/m2时,江西易产生强雷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