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616篇
地质学   1124篇
海洋学   73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西藏双湖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分为三段,其沉积相分别为雪山组一段为前三角洲亚相,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组合,三段为冲积扇相。古水流复平方向分布样式指示雪山期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南边;砂岩碎屑组分表明雪山组的母源区岩性十分多样;三角图解定量分析显示物源区基本上属于再旋回造山带,而且以石英再旋回为主,表明其物源来自于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相似文献   
942.
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反映城市承灾体的综合城市化水平(CL)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城市脆弱性水平指数。考虑对城市具有结构性破坏和易于造成交通灾情的主要灾种,即水灾、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沙尘暴,构建了反映城市主要致灾因子的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并得到城市综合自然灾害强度指数。据此,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半定量计算,将中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5个等级,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图,并对灾害链的综合风险评价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3.
The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northern California in the wind events and shelf transport (WEST) experiment region during summer 2001 is studied using the primitive equation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 The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with realistic topography and initial stratification in a limited-area domain with a high-resolution grid. Forcing consists of measured wind-stress and heat flux values obtained from a WEST surface buoy. The general response shows a southward coastal upwelling jet of up to and a weakening or reversal of currents inshore of the jet when upwelling winds relax.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WEST moored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t five locations, to CODAR surface current observations between Pt. Reyes and Bodega Bay, and to hydrographic measurements along shipboard survey lines. The model performs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highest depth-averaged velocity correlation (0.81) at the inshore mooring (40 m water depth) and lowest correlation (0.68) at the mid-depth mooring (90 m depth). The model shows generally stronger velocities than those observed, especially at the inshore moorings, and a lack in complete reversal of southward velocities observed when upwelling winds relax. The comparison of surface velocities with CODAR measurements shows good agreement of the mean and the dominant mode of variability. The hydrography compares closely at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edges of the survey reg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0.90 and 0.97), with weaker correlations at the three interior survey line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0.44 and 0.76). Mean model fields over the summer upwelling period show slight coastal jet separation off Pt. Arena and significant separation off Pt. Reyes. The cape regions also experience relatively strong bottom velocities and nonlinearity in the surface flow. Across-shelf velocity sections examined along the shelf reveal a double jet structure that appears just north of Bodega Bay and shows the offshore jet strengthening to the south. We examine the dynamics during an upwelling and subsequent relaxation event in May 2001 in which the WEST measurements show evidence of a strong flow response. The alongshelf variability in the upwelling and relaxation response introduced by Pt. Reyes is evident. Analysis of term balances from the depth-averaged momentum equations helps to clarify the event dynamics in different regions over the shelf. A clear pattern in the nonlinear advection term is due to the spatial acceleration of the southward jet around the capes of Pt. Arena and Pt. Reyes during upwelling. Results from a three-dimensional Lagrangian analysis of water parcel displacement show significant southward displacement in the coastal jet region, including a strong signal from the double jet. Alongshelf variability in parcel displacements and upwelling source water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Pt. Arena and Pt. Reyes is also apparent from the Lagrangian fields. A cyclonic eddy-like recirculation feature offshore of Pt. Arena prior to the upwelling event causes large patches of onshore-displaced parcels. Additionally, across-shelf variability in the response of water parcels along the D line includes decreased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increased alongshelf displacement in the offshore direction.  相似文献   
944.
地震应急信息管理技术研究和指挥首长信息查询系统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帅向华 《地震》2006,26(3):93-98
从应急指挥的角度研究地震应急信息的分类和管理模式, 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 同时, 借助GIS技术、 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成了地震应急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首长信息查询系统。 文中详细介绍了首长信息查询系统实现的结构框架、 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 该系统为我国“十五”期间开展的各区域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建设, 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和示范作用。 该系统的WebGIS平台是ArcIMS, 数据库是Oracle, 空间数据库引擎是ArcSDE。  相似文献   
945.
946.
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服务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和相互增益的协同关系的正确认知,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2018年国家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明确指出要优化“两屏三带”生态系统服务格局,而服务的优化离不开对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准确认知。因此,在国家尺度上开展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采用RUSLE模型、CASA模型和InVEST产水模型分别评估国家屏障区2000—2015年土壤保持、固碳和产水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三种服务的变化趋势,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均方根偏差法量化不同服务在各子屏障带整体和空间上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论如下:① 国家屏障区的三项服务在空间上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格局, 而在时间上,土壤保持与产水显著增加(p<0.05),增加量分别为 20.64 t/(km 2·a)和4.13mm/a,而固碳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p=0.96),服务的提升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② 在各子屏障带整体上,土壤保持、固碳及产水间相关系数基本大于0(p<0.05),表明三者以协同为主;而在空间上,两两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着极强的空间异质性,如东北森林带固碳与产水、固碳与土壤保持的权衡关系像元比例分别达49%和27%,且均集中在北部。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整体与局部空间的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不同,以制定更为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947.
魏瑾瑞  张雯馨 《地理科学》2019,39(9):1425-1433
以辽宁自贸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边、双边与单边开放的演变逻辑,将1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整体系统性地考察自贸试验区的宏观经济联系,从而定位和识别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尽管自贸试验区城市尚未表现出较强的整体群网络,但是以上海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体系已基本形成。根据核心-中间-边缘层模型,辽宁自贸试验区处于边缘层,与上海、广东、浙江(核心层)和天津(中间层)等沿海自贸试验区存在较强的直接经济联系,并且在制度的复制与推广方面存在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948.
吐噶喇海峡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内潮产生区域,该区域内产生的内潮对于东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的混合和物质输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平分辨率为3km的JCOPE-T(JapanCoastalOcean PredictabilityExperiment—Tides)水动力学模式的结果表明,吐噶喇海峡的内潮主要产生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海山和海岛附近,其引起的等密面起伏振幅可达30m。吐噶喇海峡的内潮在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分为两支向外传播:一支向西北方向传播,进入东海陆架后迅速减小;另一支向东南方向传播,进入西北太平洋。吐噶喇海峡潮能丰富,其在约半个月内的平均输入的净正压潮能通量为13.92GW,其中约有3.73GW转化为内潮能量。生成的内潮能量有77.2%在当地耗散,传出的内潮能通量为0.84GW,主要通过西北和东南两个边界传出。该区域潮能通量有显著的大小潮变化,大潮期间输入的正压潮净能通量和产生的内潮能通量均约为小潮期间的2倍,但其主要产生区域基本不变,且内潮能量耗散比率均在产生的内潮通量的76%—79%。另外,内潮能通量的传播方向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主要通过西北和东南两个边界传出。因此,大小潮的变化仅影响吐噶喇海峡处产生的内潮能量的大小,不影响其产生区域、传播方向和耗散比率。  相似文献   
949.
文章根据2014年在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天津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并结合近几年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分析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除营养盐浓度明显增加外,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期的海洋工程对天津近岸海域的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50.
文章对沿海风暴和盐沼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极端水位和风浪在盐沼区域的耗散,风暴对盐沼的地貌影响,沉积记录对风暴潮和沉积物的保留,以及海平面上升对盐沼长期存活的重要性。盐沼能够有效地消散波浪能和风暴增水,特别是当沼泽植被较高并且连续时。地貌形态学观点认为盐沼通常能够抵御风暴而不会崩溃,风暴只会造成长期盐沼侵蚀的一小部分。风暴作用的结果可能影响盐沼系统在随后的暴风雨期间对正常天气条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