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福建九龙江口浮宫镇红树林保护区的成熟林分秋茄(Kandelia candel)和秋茄幼苗分不同组织采样,研究了其中汞的分布特征,发现无论是成熟林分还是秋茄幼苗,总汞在各部位中的分布趋势相同,均为叶>皮>根>木质部,叶中总汞含量远高于其他植物组织中的含量,成熟林分秋茄叶中总汞含量为35~98 ng/...  相似文献   
32.
以泉州辋川滨海湿地为例,研究了种植秋茄林对滨海湿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酸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秋茄林后第2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当年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种植秋茄林后第2年(2011年冬季)土壤p H值较当年(2010年冬季)p H下降。种植秋茄可明显提高湿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33.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 candle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 NMR,^13C 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相似文献   
34.
以秋茄(Kandelia candel L.Druce)幼苗为材料,在全日潮海区广西英罗湾开展为期5个月的野外梯度淹水胁迫实验。3座平台作为重复,每座设置8个梯度,相邻高程组间的高度相差10cm。实验5个月后测定幼苗的生长状况和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秋茄幼苗的生长高度、节数、叶数和大根数这4个外部形态特征指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360cm高程组。生长高度、节数、叶数的曲线较为一致,幼苗大根数的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可看出太低的高程均不利于这4个指标的增长。叶面积对淹水胁迫的反应与叶数一致,但高程组之间的差异更大。叶绿素含量则表现长时间淹水胁迫促进含量增高。在任一高程组,秋茄幼苗各新生器官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茎>根>叶。各新生器官及全株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60cm高程组,它们的干重曲线表现比较一致。幼苗根系中的活性氧清除酶类活性均高于叶片。根系中SOD酶和POD酶的分布规律较为一致,都以360cm高程组的活性最高。叶片中SOD酶和POD酶的变化则相反,叶片SOD酶随高程增大而降低,POD酶则随高程增大而增大。根系中活性氧清除酶类活性的水平与幼苗全株生物量的关系均呈显著相关,叶片中的则无此相关性。360cm及以上高程组幼苗全部存活,较低高程组有部分死亡。综合本文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北部湾沿海秋茄造林的滩涂高程不宜低于当地平均海平面。  相似文献   
35.
潮汐淹水时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鹭真  王文卿  林鹏 《海洋学报》2005,27(2):141-147
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水的条件下,不同淹水时间对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沙和土两种培养基质,制备盐度为15的人工海水栽培幼苗培养时间为70 d.不淹水(0 h)和长时间淹水(>8 h)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短时间淹水(淹水2~4 h)对幼苗生长有所促进.较长时间的淹水可促进贮气根的数量增加和长度的增长.在当前培养条件下,秋茄幼苗生长的最佳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2~4 h.2 h处理的沙培秋茄幼苗总生物量和成熟叶面积最大,胚轴失重最小,土培幼苗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秋茄幼苗生长的临界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8 h.秋茄幼苗有较强的抗淹水能力,适当的淹水对其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36.
菲与芘在砂基培养的红树植物秋茄中的分布与可视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峰  严重玲  卢豪良  白羊 《台湾海峡》2012,31(4):489-494
本研究采用系列浓度盆栽试验研究多环芳烃(PAHs)菲与芘在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中的迁移与分布规律,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秋茄叶片和根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秋茄叶片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定位表征.结果表明:秋茄能从培养液中吸收菲和芘,并将根系吸收的菲和芘向叶片运输.秋茄体内菲和芘含量随处理时间(4、8、21 d)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培养8 d达到最大值.与4 d和8 d处理相比,在21d试验完成后,秋茄根与叶中的菲和芘含量显著降低,表明在红树植物体内存在明显的PAHs降解或者挥发.秋茄根系中的菲和芘含量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高,与叶片相比,PAHs更多地在根部累积.在叶片中,菲和芘主要储存在叶片的维管束及附近的海绵组织中.  相似文献   
37.
A case study on fuel oil contamination in a mangrove swamp in Hong Ko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am NF  Wong TW  Wong Y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5,51(8-12):1092-1100
Mangroves commonly found along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astlines are susceptible to oil pollution. In December 2000, around 500 1 m tall Kandelia candel saplings at the age of 3–5 years old located at the foreshore region of Sheung Pak Nai swamp, Hong Kong SAR, were found to be damaged by oil pollution. More than 80% of the saplings were either dead or washed away and leaving less than 5% healthy saplings with dense green leaves.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light n-alkanes (ranging from n-C14 to n-C20), pristane and phytane were recorded in surface sediments collected in December 2000. The ratio between light and total n-alkanes was 0.4. The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60–80 μg g−1 TPH) and 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s (60–70 μg g−1 UCM)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other mangrove sediments in Hong Kong, which were 40 and 20 μg g−1, respectively. In certain root zone sediments, TPH concentrations were above 1000 μg g−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face sediments in Sheung Pak Nai were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oil, most likely by illegal discharge of fuel oil which occurred between 1998 and 2002. One year later, in December 2001, unhealthy saplings had recovered and re-grow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H and UCM in sediments declined to around 40 μg g−1, pristane and phytane dropped by 80%, and the ratio of light to total n-alkanes was 0.15, suggesting that residual oil in sediments was weathered leading to a remarkable recovery of the unhealthy saplings.  相似文献   
38.
基于不同时期浙江省红树林造林数据及林分生长监测, 分析浙江省红树林时空变化和区域造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 (1)截止到2020年浙江省红树林面积总计386.77hm2, 其中温州市257.01hm2, 台州市129.76hm2,主要造林树种为秋茄(Kandelia obovata) (368.48hm2)和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18.29hm2); (2)不同时期红树林面积占现有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11%(2000年前)、3.72%(2000—2010年)、36.17%(2011—2015年)和59.99%(2016—2020年); (3)2000年以前和2000—2010年的秋茄平均株高分别为205.5cm和246.13cm, 林分盖度分别高达67.69%和77.90%; 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秋茄株高分别为106.63cm和50.17cm; 盖度分别为68.66%和24.56%; (4)不同区域红树林种植区滩涂沉积物中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含盐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5)龙港市新美洲村的4年生秋茄株高显著高于树排沙岛(P<0.05), 龙湾区树排沙岛的4年生秋茄基径则显著高于乐清西门岛(P<0.05)。近年来, 浙江省红树林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但红树林种群结构单一, 矮化为灌木群落, 并且生长发育受土壤盐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9.
秋茄幼苗对低温的反应及钙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银鹏  林鹏 《台湾海峡》1998,17(3):324-329
本文研究了400mmol/dm^3NaCl及不同CaCl2浓度培养28d的秋茄幼苗,在低温4℃、0℃、-4℃处理48h后叶片SOD、POD活性,MDA含量,以及电解质渗漏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幼苗叶片在4℃和0℃处理后电解质渗漏率均低于50%,-4℃造成叶片死亡,表明秋茄幼苗对零上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零下低温,培养液中适宜的Ca浓度能够缓解零上低温造成的电解质渗  相似文献   
40.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出秋茄树Kandelia candel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分离出49个峰,鉴定出35种化合物,主要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大根香叶烯-D、十七烷、石竹烯、十九烷、十五烷、贝壳杉-16-烯等,占总峰面积的93,77%。还讨论了上述挥发油化学组成的特点及主要组分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