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657篇
海洋学   235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6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RTK定位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与全站仪等测量手段取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可以用来代替二三级导线控制测量和等外水准等测量方法;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在10km范围以内时,应用RTK技术对近岸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具有方便、快捷、精度高等特点,但当此距离超过10km时,其精度则难以保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高程测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2.
对多种经济双壳贝类和养殖中的污损动物的N和P排泄进行了测定 ,包括排泄成分和排泄速率。在这些动物的N排泄中 ,NH4 N占主要部分 ,如笼式养殖的双壳贝类NH4 N占总N排泄的平均值范围为 70 8%— 80 1 % ;氨基酸是第二大排泄成分 ,平均占总N排泄的 1 0 %—2 5 %。其他形态的N ,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在P排泄中 ,有机磷 (DOP)约占总溶解磷 (TDP)排泄的 1 5 %— 2 7%。据估算 ,整个四十里湾所养殖的双壳贝类在夏季每天将排泄4 5 4t总溶解氮 ,其中NH4 N 3 36t、Amino N 0 69t、Urea N 0 2t。同时每天磷的排泄为 0 5 7tTDP ,其中DOP 0 1 5t。对面积为 1 3× 1 0 4 hm2 的海区而言 ,贝类的N、P排泄分别能满足浮游植物生产所需N、P的 44%和 40 %。高密度的贝类养殖对养殖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影响是很显著的。附着动物 (柄海鞘等 )的N、P排泄及其对营养循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3.
青岛胶州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质基础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市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4.
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4月23日至29日深圳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环节环沟藻赤潮,面积逾200km2,细胞密度高达3.8×106 个/L。赤潮发生于大量降雨之后 ,高峰期水体盐度在20以下。在深圳河河口海域 ,虽然富营养化程度也较高 ,但由于悬浮物含量过高 ,浮游植物及环节环沟藻数量较少。赤潮期间 ,深圳湾没有发生死鱼现象 ,养殖牡蛎的大量死亡估计与赤潮无关  相似文献   
25.
大鹏湾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应用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大鹏湾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现了该区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可系统地了解这一海区的潮波系统及潮流场等海洋要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6.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27.
象山港、三门湾软相潮间带底栖动物数量的水平分布与港湾的屏蔽性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生物量是三门湾(180.95g/m2)高于象山港(94.47g/m2),生物密度是象山港(816个/m2)高于三门湾(347个/m2)。决定所面生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底栖动物种类数随着港湾屏蔽性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以中潮区为最高。生物量以6月份最大,密度是4月份最大。  相似文献   
28.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郯庐断裂带中段分东西两支从莱州湾进入渤海,在莱州湾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一直鲜为人知。通过对横穿研究区的两条地震测线的解释和分析,揭示了该区郯庐断裂带中段在研究区的构造差异,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东西两支在该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性质,西支断裂表现为正断层,东支断裂表现为走滑断层。郯庐断裂是本研究区的主控断裂,通过对本地区地层形态及其组合、断层的剖面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郯庐断裂带在莱州湾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古新世—始新世的伸展阶段、渐新世—中新世早期的挤压和右行走滑阶段、中新世中晚期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阶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9.
三门湾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7年9月浙江三门湾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分布特征。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位于三门湾顶部和健跳港口,从湾顶部往湾口海区方向,叶绿素a浓度逐渐下降。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与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趋势一致。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36±1.39)×103个/dm3,表、底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1.47±0.42)μg/dm3和(1.12±0.19)μg/d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6.0±29.5)mg/(m2·d)。  相似文献   
30.
Alkenone unsaturation indices (UK37 and UK′37) have long been used as proxies for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open ocean.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 other marine environments, variables other than temperature may affect both the production of alkenones and the values of the indices. 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reconnaissance field study in which alkenones were extracted from particulate matter filtered from the water column in Chesapeake Bay during 2000 and 2001.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K37 (and UK′37) values and temperature,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K37 (and UK′37) values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However, temperatur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lso co-vary significantly. The temperature vs. UK37 relationships (UK37=0.018 (T)−0.162, R2=0.84, UK′37=0.013 (T)−0.04, R2=0.80) have lower slopes than the open-ocean equations of Prahl et al. [1988. Further evaluation of long-chain alkenones as indicators of pale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52, 2303–2310] and Müller et al. [1998. Calibration of the alkenone paleotemperature index UK′37 based on core-tops from the eastern South Atlantic and the global ocean (60°N–60°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62, 1757–1772], but are similar to the relationships found in controlled studies with elevated nutrient levels and higher nitrate:phosphate (N:P) ratios. This implies that high nutrient levels in Chesapeake Bay have either lowered the UK37 vs. temperature slope, or nutrient levels are the main controller of the UK37 index. In addition, particularly high abundances (>5% of total C37 alkenones) of the tetra-unsaturated ketone, C37:4, were found when water temperatures reached 25 °C or higher, thus posing further questions about the controls on alkenon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biochemical roles of alken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