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6篇
  免费   3638篇
  国内免费   3851篇
测绘学   7760篇
大气科学   2014篇
地球物理   3767篇
地质学   8116篇
海洋学   2369篇
天文学   433篇
综合类   1874篇
自然地理   3432篇
  2024年   294篇
  2023年   1053篇
  2022年   1190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950篇
  2019年   1336篇
  2018年   1024篇
  2017年   1014篇
  2016年   1008篇
  2015年   1160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1356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256篇
  2008年   1282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917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859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01.
研究了最小二乘准则下线性向量半参数模型的核估计、近邻估计及样条估计3种估计方法,分析了向量半参数模型与标量半参数模型在这几种估计方法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2.
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李震  顾朝林  姚士媒 《地理科学》2006,26(5):544-550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并不具有随机性分布特征,过去运用泊松方程规定的随机分布模型对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定量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借助牛顿引力学方程对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城市空间分布的引力模型,利用2002年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对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定量研究,得出6个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10个条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和8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其中东部省区以多核心多组团式的城市块状聚集区为主,中部省区以单中心单组团式的条状聚集区为主,西部省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主。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发育水平差别较大,梯度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3.
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关切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则是其中的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严重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在DEM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长江上游高程、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变化,2000年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长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本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相似文献   
904.
物候和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在落叶林中是决定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尽管物 候对能量和CO2 通量的影响可以简单地通过描述发芽和落叶的时间以及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 来表示, 但是由于对驱动物候的物理过程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 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物候就成 为最难以参数化的一个过程。目前, 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中描述物候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 种是基于气候变量( 主要是温度或积温) 的经验方法, 即是通过建立物候不同阶段与气候变量的 经验关系来预测关键物候事件发生的时间。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碳吸收的物候参数化方案, 物候的 任何阶段都和当前的碳平衡相联系。在生态系统模型中, 基于碳吸收的物候参数化方法可以大大 降低物候模拟的经验性, 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 比基于气候变量的经验模型更适于模拟 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未来随着生理和分子水平上, 对控制物候和LAI 动态过程机理的揭示, 建立 基于过程的物候参数化方案和LAI 动态模拟模型就成为生态系统模型或气候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5.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氮循环密切相关, 碳贮量与碳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氮循环的影响 和限制。由于氮循环的复杂性, 在以往的大多数碳循环研究中, 更多考虑水分、温度和大气CO2 浓 度等因子的影响, 考虑碳氮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氮素可限制植物光合、有机质分解、同化产物的 分配以及生态系统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的响应。根据目前有关碳氮模型的发展状况可将碳氮耦 合循环模型分为三大类: 一是静态模型, 它的土壤养分水平或者叶氮含量不变, 是常数, 这类模型 适合于在站点或氮素浓度变化不大的区域应用; 二是土壤氮限制模型, 能够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 氮收支, 在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中考虑土壤氮有效性的动态变化 的影响, 使模拟结果更为合理; 三是叶氮限制模型, 在NPP 的模拟中考虑叶片氮浓度的动态变化 的影响。这三类模型虽然都考虑了氮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 但在氮碳循环机理方面尚有不少欠 缺, 所以在研究中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通过加强碳氮相互作用的实 验研究, 增进对碳氮过程的深入了解, 进而建立综合动态的碳氮耦合模型, 以减少目前碳循环研 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06.
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量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年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季节性交换通量连续实测数据,建立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模型与量算模型,对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滨岸湿地不同岸段无机氮季节性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等研究。结果表明:修正GIDS插值模型在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预测过程中精度明显优于IDS方法,而略优于普通Kriging方法;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空间分布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修正GIDS插值模型对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交换通量进行空间插值过程中,为提高通量量算模型精度,应采用1.2'×1.2'的空间尺度为最佳;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表明,长江口滨岸湿地在春季向水体释放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释放源,释放量为1.33×104 t,夏季、秋季和冬季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吸收汇,分别净化无机氮量为4.36×104 t、6.81×104 t和2.24×104 t,全年总体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净化量为12.1×104 t;长江口多年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多项式拟合分析得出,2002~2004年3年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平均值为52.6×104 t,滨岸湿地对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的年均净化率达23.0%。  相似文献   
907.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8.
土地利用规划系统中敷据众多,空间数据库权限管理任务繁重。笔者提出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为业务主线,面向事务和角色管理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减轻了系统日常维护管理负担,降低了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9.
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李永浮  鲁奇  周成虎 《地理研究》2006,25(1):131-140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数据量小、不连续等特点,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实践表明,灰色等维递补预测法对“小样本”、“贫信息”的人口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10.
人类活动影响下营养盐向河口/近海的输出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晏维金 《地理研究》2006,25(5):825-835
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对粮食和能源的需求和消费等)已经大大改变了地表圈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营养盐(主要是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结果是许多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质量退化。本文对2002200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全球营养盐输出和模型”(Global NEWS)项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