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8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1523篇
大气科学   539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1296篇
海洋学   437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339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侧部岩溶隧道围岩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宝石岩隧道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侧部含有溶洞的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侧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分别向溶洞和隧道内变形。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变形,是最危险区域;靠近溶洞附近的腰拱、边墙和拱顶处围岩的位移值要比远离溶洞侧的相应部位处的围岩位移值大;随着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的不断增大,隧道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终趋于无溶洞状态时的位移。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也减小,其值均趋近于零;随着溶洞尺寸的不断增大,隧道和溶洞主要特征位置的位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92和2002年2期Landsat卫星影像,对环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退化情况进行监测,探讨和分析了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退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大特点是耕地显著减少,林地和牧草地明显增加;整个风沙源区的土地退化格局宏观上受大兴安岭向南延长段和阴山山脉东段的地形地貌控制,并且随所处位置的不同而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水利工程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特殊性,为提高外业勘测效率和内业处理精度,介绍了在关键工作节点上3S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3S技术应用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4.
KOMPSAT3(阿里郎三号)卫星携带高分辨率0.7 m全色和2.8 m多光谱有效载荷,回访周期短,覆盖范围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干扰、云折射等物理因素的影响,造成波段之间在局部区域图像上发生非线性几何畸变,导致多光谱假彩色合成数据产生重叠现象,严重影响多光谱数据质量。本文针对在极端条件下产生的图像局部非线性几何畸变现象,探索国内外各种波段间配准方法,研究发现基于华浩超算平台的几何精校正算法能很好地达到波段间配准效果,消除了多光谱假彩色合成数据的影像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995.
在介绍相关技术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建立虚拟校园模型的特点及业务条件,提出了以Skyline生成的三维地形数据为基础,结合3Dmax创建的校园三维景观模型建立虚拟校园模型的该方案,并成功运用解决方案建立了某学院的虚拟校园模型。  相似文献   
996.
基于GIS的虚拟景观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系的局限,提出了集成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以"图、文、数、声"一体化形式,向公众直观、形象、简洁、有趣地呈现了景观真实环境、多种交互方式和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实现了动态3D场景展示和人机互动的虚拟景观平台,提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水平。研究结果为虚拟景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实时掌握保护区珍稀动物的分布、生长情况和数量信息,该文以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移动GIS和WebGIS技术构建会泽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高清遥感影像为数据支持,将ArcGIS Server地图缓存技术融入其中,通过移动GIS进行自然保护区巡护信息采集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采用WebGIS技术在网络客户端实时对后台服务器数据进行下载更新,从而实现移动端和网络端的信息同步。应用效果表明这种移动化、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模式,使自然保护区保护黑颈鹤及其越冬地的湿地生态环境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升新疆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精细化预报能力,基于目前业务应用的沙漠绿洲戈壁区域同化预报系统(Desert Oasis Gobi Regional Assimilation Forecast System,简称DOGRAFS),搭建了DOGRAFS_3 km运行系统,将2016年7月作为预报检验月份,对比分析了目前业务化运行的DOGRAFS_9 km与新搭建的DOGRAFS_3 km系统的短期、短临预报效果,并针对7月31日—8月2日的降水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 km分辨率系统的地面温度、风基本气象要素的预报效果整体要优于9 km系统;(2)从不同层次上的位势高度、温度、风要素预报结果看,3 km系统在925、850、700、500 h Pa预报效果优于9 km系统,300 h Pa和200 h Pa略差于9 km系统;(3)降水检验看,3 km分辨率系统在降水时段、落区和量级等方面的效果均好于9 km系统,尤其是对中量和大量级降水的预报,3 km分辨率系统与9 km系统的降水预报能力均有限。(4)通过用加密自动站的降水量监测值检验分析得知,对于典型降水过程的的过程降水落区、24 h降水落区、以及6 h降水落区的预报,3 km分辨率系统的预报效果更好。综合2016年夏季代表月份的预报以及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结果,DOGRAFS_3 km系统在夏季的整体预报性能优于DOGRAFS_9 km,推进DOGRAFS_3 km高分辨率系统建设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1961—2010年日平均气温和1983—2009年杏树物候期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1)杏树的开花盛期与气温稳定通过3℃或5℃初日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但与3℃初日的相关性更好。(2)1961—2010年,库车县3℃初日呈不显著的提早趋势,且各年代际间3℃初日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最晚,2001—2010年出现最早。(3)杏树开花盛期的日期呈显著提早的趋势,且呈逐年代提早的趋势。其中2001年以来比20世纪90年代提早了5 d,比1983—1990年提早了7 d。(4)利用1983—2009年3℃初日与杏树的开花盛期日期资料,建立了库车杏树的开花期预测模型,2010—2016年预测结果经检验平均绝对误差为8%,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3%~95%之间,因此,该模式可作为库车县杏树开花盛期日期预报的业务手段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杏树开花物候期的预测以及春季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格陵兰岛的冰盖对全球气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冰盖的冻融情况可直观展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状况。利用我国FY-3气象卫星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基于增加干湿雪差异性的交叉极化比率(Cross-Polarized Gradient Ratio,XPGR)算法,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超平面进行格陵兰岛冰盖表面冻融探测,与已有的阈值方法相比,理论上精度较高。与微波辐射计(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SSM/I)(阈值为–0.025)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XPGR结合SVM的格陵兰岛冰盖表面冻融探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