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吉林浑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浑江金矿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重要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控于大横路断裂下盘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地层,包裹体研究和热力这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182~230℃,压力为5.66×10^7~6.16×10^7Pa,形成深度小于2.5km,成矿流体具有中-弱碱性,强还原性等地下热卤水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含矿碳酸盐建造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矿源层中的金以(Au(HS)2)形式活化进入  相似文献   
82.
根据实地调查初步认为,1995年11月12日广东丰顺ML4.7级地震以震级较低但破坏显著;具双极震区;震源深度大;宏观影响场分布与东西向断裂关系密切为其特征。地震发生在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并推断有北西向断裂穿越的地区。五华-丰良东西向断裂及河源-丰顺东西向断裂的东段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83.
郯庐断裂南段韧性构造岩天然气突破压力的测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良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1,36(4):481-488
糜棱岩作为典型韧性构造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深部、边部及与之相邻的山链中,其对深源天然气(尤其是无机成因CO2)的封闭作用尚缺乏研究。本文在扫描电镜观测的基础上,运用气体吸附法和压汞法对郯庐断裂系南段糜棱岩和高级片麻岩的微孔隙结构参数进行了测试。糜棱岩的突破压力多数大于25MPa,其中有40%的样品在50MPa以上,中值半径多数为0.01nm,孔隙集中范围在2.5~16nm,含量10%左右。其微孔隙结构远远优于已知的低、中、高压气藏的实际盖层,表明糜棱岩是天然气的一种优质盖层。  相似文献   
84.
流式细胞术对微微型浮游植物识别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利华  张经  晁敏 《海洋科学》2002,26(3):60-65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东、黄海水域中微微型浮游植物进行识别测量的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直接利用细胞内含有的不同色素,经氩离子激光器488nm波长的蓝光激发产生的自发荧光,通过FACScan流式细胞仪进行识别,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建立近岸生物群体分布和丰度研究的实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5.
基于J2ME开发平台的SVG应用组件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obile SVG和J2ME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嵌入式设备的SVG应用组件,并给出了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86.
赣中变质岩带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中石榴石成分环带是连续反应的结果,微区成分变化规律明显。本文根据该岩石的石榴石环带成分定量计算了变质作用P-T轨迹。P-T轨迹样式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两大期:第一期发生在大陆碰撞带环境中,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演化受均匀地壳增厚及隆起侵蚀过程控制;第二期发生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与地壳回返上升,高温热流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87.
88.
Mapping of micro topography using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tense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seismic activity commonly trigger fluidised landslid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movement and long run-out. They are potentially a very dangerous form of landslide phenomena and may result in extensive damage due to their sudden movement. Until now, photogrammetry has been used to produce maps and investigate such landslides in areas where these disasters occur. Recently, however,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making topographical maps and investigating the micro topographic details of these landslide disasters, particularly on slopes around urban areas where the potential risk is high. In this study,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ama Hills, near Tokyo, Japan, which is extensively affected by this type of landsli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was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a laser contour map and aerial 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