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利用Argo剖面浮标的轨迹资料研究了棉兰老岛以东中层(1000~2000 m?)深度上的中尺度环流特征. 浮标漂移深度的轨迹表明, 棉兰老岛以东的中层环流包含非常显著的中尺度信号特征. 浮标的漂移流速表明了该区域的气旋式涡旋和反气旋式涡旋在1000 m深度上的平均切向速度约为20 cm·s-1, 随着深度增加速度有所降低, 在2000 m深度上流速约为10 cm·s-1. 以上结果暗示在棉兰老岛以东区域, 依据零速度参考面的动力计算可能存在着较大误差. 涡旋的平均涡度和赤道β 平面罗斯贝数表明, 这些中尺度涡旋对于棉兰老岛以东中层环流的质量和涡度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2.
通过对集成系统工况、电理、光伏转化再生能力源的研究,进一步优化系统匹配能力,这对于目前海上长期化无人值守移动平台是具有重要意义。海上移动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固态直流输出设备是核心部件。若其契合能力不良,将影响其所支撑的观测系统的电流环境,产生欠压、过载等不良工况,进而影响观测平台的整体性能、影响设备使用效率和工作寿命,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其维护成本。以3 m标为例,基于SYMONS经典假设所提出控制策略,尝试梳理了各部件使用功耗并进行简化计算。文中研究结果便于为现有平台快速加载传感器,或为提高采集器收集与传输频率提供后续支持,以及提供业务化、可量化分析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53.
我国Argo浮标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是一种海洋观测平台,首先应用在国际Argo计划,故又称之为Argo浮标,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盐、深剖面测量。仪器布放后自行在大海中工作2a以上,直至电源耗尽;2004年11月8日实验的Argo浮标潜入深度已达到1900m,历时两年的浮标研究工作,在下潜深度、上浮水面、剖面测量、数据处理、卫星传递数据等功能上已经达到国际Argo组织的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剖面浮标的设计与研制内容和各种试验项目及所得数据,不仅为浮标设计提供科学的实测数据,还为今后该仪器产品化进程提供大量可靠依据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54.
台风期间的海洋观测及其新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近几年已经研发出两种专门用于台风期间海洋观测的新技术,并在大西洋海域得到了试应用。文章将着重介绍这两种新型的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所取得的初步观测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55.
通过分析连接水下运载体和信号浮标的缆绳的水下形态,提出一种将浮标的位置向水下延伸进行定位的方法。本方法比声学GPS定位系统更具经济性。并对拖曳系统某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6.
地震折射波场φ(x,t)通过τ-P变换得到倾斜迭加场φ(p,τ),从φ(p,τ)中获得τ(P)函数,并将其向下延拓的深度--慢度剖面,从而反演出横向均匀的速度结构,该技术能充分利用折射波场的丰富信息,在迭代反演中不仅能愉速地得到反演结果,而且所得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少受主观因素影响,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洋声纳浮标地震折射测深数据处理,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7.
558.
利用Argo剖面浮标分析上层海洋对台风“布拉万”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In situ observations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combined with satellite retrieved SST and rain rat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yphoon Bolaven from 20 through 29 August 2012. After the passage of Typhoon Bolaven, the deepening of mixed layer depth(MLD), and the cooling of mixed layer temperature(MLT) were observed. The changes in mixed layer salinity(MLS) showed an equivalent number of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because the typhoon-induced salinity changes in the mixed layer were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turbulent mixing and upwelling of thermocline water. The deepening of the MLD and the cooling of the MLT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ightward bias, whereas the MLS was freshen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typhoon track and increased on the other side. Intensiv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bserved by Iridium floats make it possible to view response processes in the upper ocean after the passage of a typhoon. The cooling in the near-surface and the warming in the subsurface were observed by two Iridium floats located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cyclonic track du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storm, beyond the radius of maximum winds relative to the typhoon center. Water salinity increases at the base of the mixed layer and the top of the thermocline were the most obvious change observed by those two float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rack and near the typhoon center when the typhoon was intensified, the significant cooling from sea surface to a depth of 200×104 Pa,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water at the top of the thermocline, was observed by the other Iridium float. Owing to the enhanced upwelling near the typhoon center, the water salinity in the near-surface increased noticeably. The heat pumping from the mixed layer into the thermocline induced by downwelling and the upwelling induced by the positive wind stress curl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variations on the different sides of the track. It seems that more time is required for the anomalies in the subsurface to be restored to pretyphoon conditions than for the anomalies in the mixed layer.  相似文献   
559.
多参数海洋浮标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深海浮标实时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数据库和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能够实现深海环境要素的实时获取,完成在无人值守状态下浮标周围海域的环境监测,有助于推动特定海域海洋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0.
基于卫星漂流浮标的南海表层海流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9~2013年的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资料和1993~2012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流场,给出南海各季节多年平均的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结构,对南海实际流和地转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比较了南海各季节表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的异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各季节上层环流结构与海域季风关系密切,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总体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发现,在夏、秋、冬这3个季节,实际流场和地转流场大的环流形势特征基本相同,中小尺度的环流特征有所差别;在春季,两者则呈现出相反的环流特征,环流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