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4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电子地图技术在航标遥控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标的工作状态、空间定位进行远距离全天候监测与遥控,是提高航务管理水平、高效率保障航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地图在该监控系统中可提供航标等助航设施的定位背景和空间相关信息的查询、分析与远程信息的表达。本文基于一个实际系统的研制,详细讨论了服务于航标监测的电子地图的关键技术,包括国际电子海图S57、S52标准在内河河道图表达中的扩展与应用、空间数据组织、航标工作状态空间位置变化,在电子图中的实时表达以及监控信息的后处理分析等。  相似文献   
82.
This note presents som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a tail–tube buoy configuration frequently used in wave energy conversion. The overall approach is based on Falnes and McIver's (Falnes, J., McIver, P., 1985. Surface wave interactions with systems of oscillating bodie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pplied Ocean Research 7 (4), 225–234) extension to floating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s of Evans' (Evans, D.V., 1982. Wave power absorbtion by systems of oscillating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14, 481–499) theory of oscillat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s. The diffraction air-flow flux through the tube and the diffraction wave force on the flotation collar are obtained using the formulation of Garrett (1970, 1971) (Garrett, C.J.R., 1970. Bottomless harbour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43 (3), 433–449. Garrett, C.J.R., 1971. Wave forces on a circular dock.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46 (1), 129–139). Results can be used in sizing the tube and collar for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83.
深海锚泊浮标的二阶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了规则波上深海锚泊浮标的运动响应和锚泊线的动力响应。在对浮标的二阶漂移力计算时考虑了锚系的影响,并将浮标平均漂移的计算结果与不考虑锚系影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计算所用浮标为单点系泊浮标,锚链由不同重量的分段组成。  相似文献   
84.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总体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的背景作了简要说明,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和总体设计技术,亦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85.
刘宁  魏晓辉  王斌  董涛 《海洋科学》2020,44(9):146-153
针对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空投波浪浮标存在采样频率与测波精度低的问题,根据频域衰减积分算法,提出一种相应的波浪测量算法,为了验证该算法测波的准确性,开展了多功能水槽试验研究。该算法旨在将MEMS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加速度与姿态角转化为浮标运动的波形,首先将加速度与姿态角信号进行竖向处理获得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竖向加速度转化为频域内的加速度复数序列,然后引入控制函数减弱低频噪声,经过频域积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时域积分获得竖直方向的位移,最后通过后处理得到最终的波形。多功能水槽试验采取10中不同波高和周期的工况,对比空投波浪测量浮标与波高仪的测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浮标的测量误差在10%以内,达到测波标准。  相似文献   
86.
冰区四季通用灯浮标是一种为满足北方冬季冰冻港口一年四季的助航服务需求研制的新型灯浮标,二阶波浪力对其漂浮姿态和漂移运动有较大影响。文中研究了浮标受到的二阶波浪力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流速下罐形和锥形灯浮标的二阶波浪力。研究结果显示,罐形和锥形灯浮标受到的一阶波浪力相差不大,罐形的二阶波浪力明显小于锥形,具有一定的外形优势。  相似文献   
87.
水质监测浮标数据采集和接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文章设计了水质监测浮标数据采集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包括CPU模块、控制保障模块、通讯定位模块以及接口扩展模块; 采用CF2主板为CPU模块, 辅助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板, 主要用于完成采集数据、保存数据、通讯等工作; 控制保障模块设计有双“看门狗”, 实现了无人值守、全天候、全过程安全工作。2)文章还设计了水质监测数据远程接收系统, 该远程接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系统预警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等四个部分, 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图形显示直观简洁易读等特点, 实现了数据接收、存储、显示及预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88.
近岸、河口和海湾水质浮标监测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目前有关水质监测传感器的防污染技术的报道还很少。文章介绍了在珠江口水质监测浮标中使用的几种防污染方法。对于有光学窗口的监测仪器, 采用自动防污染装置可以清除窗口表面的污染物。对于不便于采用自动防污染刷的传感器, 根据情况分别采用防污染材料包络, 或者海水注入管路的防污染过滤头等方式, 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污染效果。对于长期水下观测仪器, 每隔一段时间还应进行舱体污染物的人工清洗,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9.
波浪能直接驱动机动浮标的推进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观测平台是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自治水下机器人(AUV)等移动平台由于需要支持船只和能源供给的限制,影响了它们长时间和大范围使用。本文利用波浪垂荡运动设计一种新型波浪能驱动的机动浮标,该系统由水上浮体和水下推进机构两部分组成,利用波浪垂荡运动,推动水下推进机构叶片的摆动,引起水下推进机构在水平方向向前的升力,使水下推进机构以及水上浮体实现无外在能源供给的自主运动。本文设计制造了波浪驱动机动浮标的实验样机,并进行了海试。实验表明,在中等海况条件下可以实现机动浮标的无动力前进。该设计为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生态监测和溢油跟踪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移动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90.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surface drifter data of 1979–2011 and the simulation of nuclear pollutant particulate movements simulated using high quality ocean reanalysis surface current dataset, the transport pathways and impact strength of Fukushima nuclear pollutants in the North Pacific have been estimated. The particulates are used to increase the sampling size and enhance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statistical results.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drifters and particulates are first examined to identify typical drifting pathw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ransport paths for nuclear pollutants at the surface: 1) most pollutant particles move eastward and are carried by the Kuroshio and Kuroshio-extension currents and reach the east side of the North Pacific after about 3.2–3.9 years; 2) some particles travel with the subtropical circulation branch and reach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after about 1.6 years according to one drifter trajectory and about 3.6 years according to particulate trajectories; 3) a little of them travel with local, small scale circulations and reach the east coast of China after about 1.3–1.8 years. Based on the particulates, the impact strength of nuclear pollutants at these time scales can b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relative concent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adioactive decay rate. For example, Cesium-137, carried by the strong North Pacific current, mainly accumulates in the eastern North Pacific and its impact strength is 4% of the initial level at the originating Fukushima area after 4 years. Due to local eddies, Cesium-137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s 1% of the initial pollutant level after 1.5 years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s to 3% after 4 years.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radioactive pollutants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would be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three-dimensional fl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