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悬浮泥沙浓度(SSC)的变化对渤海海域的生态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已有表层水体SSC遥感反演算法进行了优化,利用较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影像,基于优化后的模型对渤海表层水体的SSC浓度在半月潮周期中的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各海湾表层水体SSC在半月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从小潮到大潮,辽东湾和渤海湾表层水体SSC先减小后增加,而莱州湾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SSC则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2)渤海表层水体SSC存在明显的日内变化,且半月潮潮情对渤海SSC的变化作用显著。在一个连续潮周期中,除莱州湾和辽东湾外,渤海海域SSC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呈现出大潮时较大、平常潮次之、小潮时较小的特征。(3)渤海海域沿岸浅水区的SSC高于中部深水区,同时渤海海峡西北部脊沟区水体的SSC变化系数表现出与局部地形相似的辐射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水深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对SSC的空间变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2.
基于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SCHISM),作者采用非结构三角网格,对全球大洋潮波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和分析,将196个潮位站的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两者符合良好,M2、K1分潮同潮图的形态也与TPXO8、FES2014b和NAO.99b模型给出的相似。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M2、S2、K1、O1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结果表明,太平洋中存在8个M2分潮无潮点,大西洋中存在4个M2分潮无潮点,印度洋中存在3个M2分潮无潮点。总体上来说,M2分潮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东岸附近海域的振幅大于西岸附近海域的振幅,而在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情况相反。S2分潮分布特征与M2分潮类似,但振幅较小。太平洋中存在5个K1分潮无潮点,大西洋中存在3个K1分潮无潮点,印度洋中存在2个K1分潮无潮点。K1分潮的振幅普遍较小,在大部分海域不超过30 cm,在北太平洋和南极洲附近海域,由大洋向近岸有增加的趋势。太平洋中存在4个O1分潮无潮点,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各存在2个无潮点。O1分潮在大部分海域不超过20 cm,在北太平洋和南极洲附近海域,由大洋向近岸有增加的趋势。最后,讨论了本模型与对比模型之间误差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3.
Periodic variations in the location of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solid Earth due to ocean tides are derived from the ocean tide model of Seiler (1991). The sum of nine partial tides leads to changes in the coordinates X, Y, Z within a range of 1cm.  相似文献   
504.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常有大量介质破裂及裂隙间的粘滑产生,反映到地倾斜记录仪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异常。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地震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其前兆异常对1000km以外的日本及日本海域的地震有明显短临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505.
以海州湾2004-2006年赤潮实测资料和同期的水文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各种环境要素中提取出对赤潮暴发有显著影响的无机氮(DIN)、pH值、盐度、水温、硅酸盐和风速等环境要素.根据样本分布状况确定每个环境要素阈值的遍历范围和遍历步长,采用含哑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显著影响的环境要素值进行遍历,根据回归的结果建立风险度和相对风险度等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筛查出与赤潮暴发显著相关的各环境要素的阈值分别为:DIN:0.09 mg/L;pH值:8.09;盐度:28.4;水温:25.6 ℃;硅酸盐:0.24 mg/L;风速:3.2 m/s,为在该海域控制赤潮的危害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