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6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843篇
地球物理   1053篇
地质学   3004篇
海洋学   1229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3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以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老虎山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 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北祁连构造演化的启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 年龄为440 Ma。岩石具有亚碱、准铝以及贫钙、镁、铁的特征,碱铝指数(AKI值) 均低于0.85,铝饱和指数(A/NKC 值) 多小于1.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 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a),显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Sr同 位素值为0.7058~0.7071,εNd(t)值为-1.06~-0.31。综合分析表明,老虎山石英闪长岩应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 融,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对区内火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产出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受北祁连洋俯 冲及随后岛弧与祁连—柴达木陆块碰撞拼贴影响,弧后盆地的北向俯冲消减作用可能是诱发民乐窑沟和老虎山弧岩浆岩以 及导致毛藏寺—老虎山花岗岩带内埃达克质岩石侵位的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12.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213.
北京石花洞的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叠置关系明显。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历史,可以同华北地文斯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西山地区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可以和周口店洞穴中碎屑堆积物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14.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5.
晋冀内蒙边界地区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大致以大同-兴和一线为界分为南东部麻粒岩系和北西部孔兹岩系。麻粒岩系中称作灰片麻岩的浅色麻粒岩与世界各地太古代典型的灰片麻岩不同,其矿物组合含斜方辉石或二辉石,岩石化学成分高铁、高镁又高钙,不是典型的太古代灰片麻岩TTG岩套,而应称作紫苏斜长花岗岩。如果原来是TTG岩浆,则可能是因受表壳岩的混染所致。研究区内孔兹岩系的特征是堇青石片麻岩发育,沿韧性剪切带含堇青石的S-型花岗岩,以及作为熔融残留体的含堇青石麻粒岩也时有发现。三者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表现出其间的成因关系。孔兹岩系中的夕线石多具近于平行(001)的变形扭折带,在土贵乌拉还发现夕线石的(110)聚片双晶。这可能是夕线石双晶的首次发现。本文对夕线石作了详细测定。其+2V=26°±0.5°.晶胞参数α=β=γ=90°,a=7.50,b=7.65,c=5.81,V=330.063。  相似文献   
216.
INTRODUCTIONThestrataofMesoprotCrozoicandNeoproterozoicaredevelopedcompletelyinthesouthpartoftheNorthetnaplatformandconsistofthreesystems,inasCendingorder,Jixiaulan,QingbaikouanandSlman.BasedonadetailedinvestigationontheolltcropandthecomprehenSiveanalysis,wediscussthecharaCterofsequencestratigraphyandthecorrelationoftheMemo--Neoproterozoicinthearea.FnThRrsor~unCrsANDPARA~unCrsMeSO--NooprotffezoicRadonalfortigraphyThesouthernpartofNorthChinaplatformherereferstotheareasincluding…  相似文献   
217.
近十余年来,在华北地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地层、岩石金丰度值的资料。早期获取的资料因化验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且样品中常常包含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的岩石等原因而使其金丰度值偏高。最新的数据采用了高灵敏度化验分析方法且剔除了矿化、蚀变和破碎的岩石样品,计算出的金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或接近于地壳金丰度值。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提出绿岩带有关金矿矿源是多源的(变质的、岩浆的),甚至是深源的(下地壳或上地幔)认识。  相似文献   
218.
红旗营子群研究——冀北铅锌银矿床的矿源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营子群主要分布于康保-赤峰深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大致相当于内蒙地轴范围内,冀北主要铅锌银矿床均分布于该地层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矿源导的红旗营子群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特征,据此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19.
Evolution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North China Pla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formed mainly through the terrestrial water flow action on the united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backgrounds. The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dynamic field,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geochemistry, and the14C dating and extraction of isotope information have provided more evidence for recognizing and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studying the past global chang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on a large scale and overexploitation have given rise to the decline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of flow field, de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downward movement of saline water body.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entered a new evolution stage in which it is intensely disturbed by the mankind’s activiti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220.
华北地台北缘拴马桩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地层学杂志》1997,21(1):20-21,T001
狼山—色尔腾山和大青山的拴马桩煤系曾被认为是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上的晚古生代纯陆相山间盆地沉积。新的研究证明,上述两地的拴马桩煤系的时代并不完全等同,也不是纯陆相地层,更不是同一盆地的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