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4篇
  免费   2578篇
  国内免费   3988篇
测绘学   1135篇
大气科学   3809篇
地球物理   2810篇
地质学   5104篇
海洋学   3329篇
天文学   394篇
综合类   784篇
自然地理   151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596篇
  2017年   649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981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1033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运用我国自行研制的ZHG-1型X波段机载雷达高度计于1995年4月13日-4月18日在青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海上飞行实验数据,及导出的均方根波高、有效波高、均方根波陡算法模型,得到了上述海况参数值。  相似文献   
82.
通过研究氯化钠溶液中磷酸盐在4种固体粒子(针铁矿、δ-氧化锰、伊利石和高岭石)上的交换等温线及钙对上述交换等温线的影响,发现磷酸盐液-固界面作用的台阶型等温线(2个台阶),可用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式定量描述。钙能够促进磷酸盐在针铁矿和δ-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其机理是交换在固体粒子上的钙再结合溶液中的磷酸盐,形成表面无机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83.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84.
ObservationofcloudsandsolarradiationoverthePacificOceanasrelationtoglobalclimate¥FarnParungo;ClarenceNagamoto;CeciliaM.I.R.Gi...  相似文献   
85.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86.
用Niiler—Kraus类型的混合层积分模式,对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由《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观测资料得到的混合层深度和SST在季节内时间尺度的变化进行了模式研究。指出:1.混合层耗散参数与较长时间尺度过程风应力的变化存在着比较好的对应关系;2.模式可以较好的对风场和热通量场在季节内时间尺度的变化作出响应,模拟出季节内时间尺度SST的变化;3.Niiler,-Kraus模式在考虑耗散作用后,可用于海洋季节内时间尺度变化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87.
用自装的BET容量法装置测定了几种粒状钛型吸附剂的比表面及其孔径分布。测定是在常温减压下进行的。结果表明:钛型吸附剂在加铀海水中的吸铀量与样品的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表面性质的研究对吸附剂的筛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Circulation on the north central Chukchi Sea shelf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ooring and shipboard data collected between 1992 and 1995 delineate the circulation over the north central Chukchi shelf.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Pacific waters crossed the Chukchi shelf through Herald Valley (in the west) and Barrow Canyon (in the east). We find a third branch (through the Central Channel) onto the outer shelf. The Central Channel transport varies seasonally in phase with Bering Strait transport, and is 0.2 Sv on average, although some of this might include water entrained from the outflow through Herald Valley. A portion of the Central Channel outflow moves eastward and converges with the Alaskan Coastal Current at the head of Barrow Canyon. The remainder appears to continue northeastward over the central outer shelf toward the shelfbreak, joined by outflow from Herald Valley. The mean flow opposes the prevailing winds and is primarily forced by the sea-level slope between the Pacific and Arctic oceans. Current variations are mainly wind forced, but baroclinic forcing, associated with upstream dense-water formation in coastal polynyas might occasionally be important.Winter water-mass modification depends crucially on the fall and winter winds, which control seasonal ice development. An extensive fall ice cover delays cooling, limits new ice formation, and results in little salinization. In such years, Bering shelf waters cross the Chukchi shelf with little modification. In contrast, extensive open water in fall leads to early and rapid cooling, and if accompanied by vigorous ice production within coastal polynyas, results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salinity (>33) shelf waters. Suc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likely affects slope processes and the transport of Pacific waters into the Arctic Ocean interior.  相似文献   
89.
根据作者在印度洋东部海域的延绳钓生产实践,对渔获的大眼金枪鱼群体的群体构成、摄食、繁殖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渔获群体由纯重10~115kg、叉长80~195cm个体组成,纯重与叉长关系式w=2.000×10-5×L2.969;渔获物以3~5龄个体为主,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雌性个体,且随年龄增长雄性个体所占比例逐步提高.鱼群在该海域产卵期较长,不同年龄组性腺发育节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0.
水动力条件差异导致潮坪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流路入海时形成的三角洲潮坪.为进行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了良好的屏障,水动力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屏障两侧潮坪是研究潮坪特征对水动力条件响应的天然实验场所.在屏障两侧各选择一典型区,实测地貌形态,取样品进行粒度成分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潮坪分形特征.发现水动力环境的强弱决定着潮坪的形貌、沉积物粒度分维值的变化规律.水动力环境强的一侧潮坪滩面分维值高,且随着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迅速降维;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小,且离散性大.相反,在另一侧潮坪滩面分维值低,且随着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分维值无显著变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维值高,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初始计算网格宽度增大到某个值时,两侧潮坪形貌分维值渐趋一致.在屏障两侧各沿一条与屏障大角度相交的测线取样,并各选择一点采取不同深度的样品做分析计算,发现在水动力条件弱的一侧,样品的粒度分维值表现为远离屏障逐步降维、随深度增加分维值增大的规律;相反一侧粒度分维值变化的规律性很不明显.讨论了水动力环境对潮坪分形特征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