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588篇
地球物理   739篇
地质学   1699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4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承德市伊逊河红旗钒钛磁铁矿小流域为例,通过参比元素标准化法、垂向剖面似背景值法确定小流域矿集区土壤12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基线,并与不同空间尺度流域的重金属地球化学基线进行对比;采用确定的基线值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地统计学、生态风险指数法和GIS叠加法对流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累积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矿矿致异常元素地球化学基线值具有明显的流域尺度效应,其值随着流域空间尺度的缩小而升高;在已开采矿集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时,可选取其上一级流域地球化学基线值作为标准。伊逊河红旗矿集区小流域V、Ti、Co、Ni和Cr元素基线值高于滦河流域,As、Pb、Zn和Cd元素基线值与滦河流域相近,Mn和Hg元素基线值略低于滦河流域,Cu元素基线值略高于滦河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为:Cu>Cr>Ti>Cd>Co>V>Ni>Zn>As>Hg>Mn>Pb;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为65.89~237.70,总体生态风险水平属低风险水平。深层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累积程度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弱于浅层土壤。流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累积程度空间分布与流域地貌特征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重金属空间迁移主要受水力作用驱动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矿业活动,同时受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味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往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分析,较少关注场地异味污染问题。为预测某有机磷农药场地修复过程异味污染情况,本文以该地块7个潜在异味污染控制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土壤空气异味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应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测定近土壤空气、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阐明地块控制区内异味污染排放特征,评估近土壤空气地块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7个区域监测点位散发不同程度刺激性气味,臭气浓度值范围为309~72443;生产区异味影响范围最大,达到3.2km;共识别出近土壤环境空气中209种VOCs、土壤样品中246种VOCs和SVOCs,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卤代物、烷烯烃和含氧有机物;主要异味贡献物质种类包括有机硫化物、芳香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7个区域近土壤空气均存在致癌风险(>1.0×10-4),5个区域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致癌物质为1,4-二氯苯、苯、四氯化碳。本文开展的农药场地异味物质组分与致病致癌风险持续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居民健康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3.
HSPF模型在流域水文与水环境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SPF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模型是在Stanford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半分布式水文水质模型的优秀代表, HSPF模型能够综合模拟河道水力、 流域径流、 土壤流失、 污染物迁移等过程, 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流域水文与水环境研究中。通过概述HSPF模型研发与整合的发展历程, 以及模型中PERLND、 IMPLND与RCHRES等3个主要模块结构, 且综述了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过程、 非点源污染模拟以及模型参数校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HSPF模型对于经验公式和假设估计仍然存在改进与完善的空间; 对参数的深入分析研究参有助于降低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HSPF模型对采集数据精度和规范性的要求也较高。最后, 从经验公式完善、 参数不确定性探讨和模拟精度提高等方面对模型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支撑雄安新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完善中国土壤污染评价体系,文章以雄安新区某废旧金属冶炼区为研究区开展地质调查,采集541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的Cd、Hg、Pb、As、Cu、Zn、Cr、Ni八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pH,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重金属元素的组合及分布特征,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Cu、Zn、Cd、Pb元素超标主要受冶炼活动影响,As、Hg元素高值异常主要由受唐河污染的地下水灌溉引起;单因子污染指数超标比例大小顺序为Cd>As>Cu>Zn>Pb>Hg>Cr=Ni;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54%的样品达到了污染水平;地质累积指数超标比例大小为Cd>Cu>Pb>As>Zn>Hg>Ni>Cr,Cu、Cd、Zn、Pb、As极重污染比例分别为13.5%、10.2%、9.1%、10.9%、17.2%;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元素,Cd中等-强生态危害比例为65.2%,Hg中等-强生态危害比例为71.3%;非致癌风险因子主要为As、Cr、Pb,95.2%样品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超过了1,29件样品中As对儿童的致癌风险超过10-4,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6.
在原位氧化过程中,实际场地地下水和含水介质的物化特征是影响氧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此影响的研究较少。以某场地实际高盐强酸性复合苯系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地下水中2-硝基-4-甲氧基苯胺(2-nitro-4-methoxyaniline,2-N)和3-硝基-4-甲氧基苯胺(3-nitro-4-methoxyaniline,3-N)为特征污染物,探究芬顿(Fenton)试剂原位氧化特征,并研究液相环境因素(初始H2O2浓度、初始Fe2+浓度、初始pH值、初始醋酸(Acetic acid,HAc)浓度、初始SO42-浓度)以及含水层介质对Fenton法去除2-N和3-N的影响。结果显示:(1)Fenton法去除2-N和3-N效果显著,且在初始液相条件为c(H2O2)=7 mmol/L、c(Fe2+)=4 mmol/L、pH=4、c(HAc)=0 mg/L和c(SO42-)=0 mmol/L时去除效果最佳;(2)各因素对Fenton法氧化2-N和3-N的影响不同,加入H2O2和Fe2+使2-N和3-N去除率上升,增大HAc浓度使2-N和3-N去除率下降;(3)含水层介质对2-N和3-N具有一定吸附性,且对3-N的吸附性强于2-N,二者在本实验中最大吸附态占比分别为29%和42%,而吸附态的存在会抑制Fenton法对2-N和3-N的去除;(4)矿物分析结果显示介质含有少量黄铁矿,在硫酸环境下,介质腐蚀溶解释放Fe2+,在达到一定浓度后,无需额外添加Fe2+即可完成Fenton反应进而去除2-N和3-N。  相似文献   
997.
在地质钻探废弃冲洗液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经固液分离后的废弃固相主要由大量磨细的岩粉和细砂构成,但含水率较高,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针对地质岩心钻探废弃固相的固化问题,首先从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石灰3种固化主剂中优选了水泥作为主剂,而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固化剂基础配方为:25%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 PF-3型促凝剂+3% RES-1型复合早强剂,并通过极差分析进行了验证,然后进行了支撑剂加量的确定,7%支撑剂加量既能有效增加固化强度,又不会增加搅拌难度。最后将固化剂配方应用于YK11-2井废弃冲洗液处理野外试验中,固化后的固化体抗压强度达1.41 MPa,各项污染指标和重金属离子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8.
This article aim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Polluter-Pays Principle (PPP) to its fullest measure in counteracting ship-source pollution in Hong Kong (HK). Ship-source pollution is of chief concern for HK׳s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comprehensive legal and policy framework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to control and remedy ship-source pollution; nevertheless, the costs of implementing measures under this framework are largely undertaken by the government or through the public avenue, leading to an inconsistency with PPP, which is a principle rooted in HK environmental policy. Through an in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revealed that the adequacy and/or effectiveness of the existing legal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 controlling and remedying ship-source pollution are questionable. In addition, despite varied understandings of PPP, the industry also supports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ve legal and policy measures to apply PPP to its fullest measure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and remedy ship-source pollu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evidence, and enable meaningful reflection on the existing legal and policy framework covering ship-sourc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99.
The international compensation regime for tanker oil pollution has been successful in providing adequate and prompt compensation to pollution victims in its member states. Nevertheless, the attitud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oward acceptance of this regime have varied considerabl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ree main factors in the acceptance of the regime, including: (1)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 the risk of exposure to tanker oil spills; and (3) the financial burden associated with adh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 (IOPC). Using both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n Ordered Probit model, this study found two patterns causing upper-middle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 to have a high acceptance level: (a) Those facing a medium risk of oil spills and having a low financial burden; and (b) those facing a high risk of oil spill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for a country with a high risk of exposure to tanker oil spills, such as China, with its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status it is far better for it to join the IOPC Fund,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protection both for potential pollution victims and f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countries that are considering whether or not to accep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nsation regime for tanker oi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000.
张薇  高迎新  李杰  杨浩丽 《气象科技》2015,43(4):734-739
近年来北京的气象特征、雾霾发生频次、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北京西南地区代表站的能见度,通过回归分析、Mann Kendall趋势分析突变检验方法等,对近34年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平原地区和山区日平均能见度年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以春冬季能见度较好,日变化显著,平原站年均能见度在1997年前后出现突变。结合常规地面观测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能见度与湿度相关性最好。利用房山区环保局提供的2013年全年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能见度与污染指数的关系,发现在各污染因子中,PM25同能见度的相关性最好,SO2相关性最差,为今后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