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征等 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 ,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 ,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解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802.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0,19(4):394-405
有机碳-干酪根法(简称C-K法),是以油气成因的干酪根热降解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计算生油气量的新方法。使用了地质温度计--镜煤反射率,将有机质及原油的热演化过程划分类一个阶段:Ⅰ--低成熟阶段;Ⅱ--高成熟阶段;Ⅲ--过成熟阶段。以不同的学者的模拟实验为参考,综合分析了含油气区生油气层的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相条件,确定了不同生油气层有机碳(C)与原始干酪根(Ko)(未成熟的干酪根)的比例关系,从而建  相似文献   
803.
笔者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特征,认为沙二下亚段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季节性涨缩湖泊-三角洲沉积,并从中识别出两种相、3种亚相、8种微相;文南油田沙二下早期湖水较深,为浅湖阶段,随后湖盆开始萎缩,进入滨浅湖阶段,一直持续到第6砂组期;从第5砂组期开始湖盆开始扩张,第4砂组期为湖盆最大扩张期,此后湖盆开始萎缩,一直持续到第1砂组期末。  相似文献   
804.
阿尔及利亚在区域上由两大单元组成,北部为撒哈拉阿特拉斯褶皱带,南部为撒哈拉地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台的三叠盆地和伊利兹盆地。在三叠盆地内已发现50多个油田和37个气田,石油地质储量达23×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达4×1012m3。油气田中以超巨型的哈西迈萨乌德油田和哈西勒迈勒凝析气田最为著名。三叠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下志留统Graptolitic组黑色页岩;韦德迈阿次盆地的烃源岩主要为志留系Fegaguria组深灰色—黑色富有机质泥岩。三叠盆地与韦德迈阿次盆地的储盖条件都比较优越,但油藏的埋深较大,且位于沙漠地区,在勘探上应注意“西气东油”的油气分布特征和坚持“立体勘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沟槽的早期模式是在早期古地貌基础上建立的,它指导了早期对盆地中部的奥陶系油气勘探;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原模式因南北向主沟槽的展布特征不明而严重制约了气田的东扩勘探。修正后的古沟槽现今模式更符合岩溶古地貌的发育规律,它进一步明确了盆地古地貌中台地和沟槽的展布特征,解决了原先的地势东倾与主沟槽展布方向不协调的矛盾。新的古沟槽模式的应用,论证了地质综合研究与天然气勘探的关系,它可使气田东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沿预测的区块继续向东延伸。指出一个正确的地质模式,只有结合生产实践,不断修正完善,才能在勘探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期分布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塔中地区钻遇奥陶系的60余口井过井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及地震反射截切—上超关系、沉积厚度变化分析,识别出最初形成于晚奥陶世—泥盆纪、石炭纪—早二叠世、早二叠世晚期及中、新生代的四期奥陶系内幕构造圈闭,以及最初形成于石炭纪—早二叠世、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及早第三纪末以来的五期石炭系内幕构造圈闭;发现了塔中地区主要构造圈闭的首次形成期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晚的总体趋势。构造圈闭形成与成藏配套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现今工业性油藏的主要成藏期为二叠纪—早三叠世,而中—晚三叠世及其以后所形成的构造圈闭不利于油藏的形成。认为塔中地区的主力烃源应该来自近邻的满加尔凹陷中—上奥陶统相当于黑土凹组—萨尔干组的层段。  相似文献   
807.
试论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至今已发现油气田226个,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14.4×108t,油气资源量为285×108t。盆地内的油气富集规律与盆地东界的郯庐深大断裂带紧密相关。靠近郯庐断裂带的东部坳陷区,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和油气资源量是远离断裂带的西部坳陷区的3.6倍和3.3倍;根据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进行划分,东部坳陷区以大油气田为主,而西部坳陷区则以中、小油气田为主;东部坳陷区发现的浅层油气藏、稠油油藏、火成岩油藏及非烃CO2气藏比西部坳陷区多得多,但两者的潜山油气藏的数量和储量却很相近。研究表明,郯庐深大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发育和形成,而且还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渤海湾盆地既是中国大盆地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盆地,也是具有独特油气富集规律的盆地。尽管该盆地油气探明率已达40.1%,但仍有170.7×108t的油气剩余资源量可供再勘探,勘探潜力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808.
 The potential use of treated solid by-product of oil shale to treat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several heavy metals, i.e., Cd(II), Cu(II), Cr(III), Ni(III), Pb(II) and Zn(II), was explored. Different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including equilibrium batch mode experiments and X-ray fluorescence (XRF)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aterial as a cheap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these heavy metals from predetermined solu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lid by-product of oil shale removes Cd(II), Cu(II), Ni(II), and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dsorption, but did not remove the other heavy metal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Received: 20 April 1998 · Accepted: 20 November 1998  相似文献   
809.
荧光光谱向量空间距离模式识别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量空间距离模式识别法鉴别海面溢油源,研究出4个激发波长和4个发射波长用作数据处理的信息点.对未风化的和风化过的原油,燃料油和润滑油数据进行了研究.并采集了十多条船上的油品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给出了实验条件下的最小向量空间距离,建立了荧光光谱鉴别海面溢油源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10.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沙丘移动规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通过对肖塘南2km试验路段100m×100m沙丘移动监测区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及1993年10月的3次详测,总体上可以认为,沙丘各几何形态参数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但限于沙源供应不足,沙丘发育具有不成熟性,从而使有些沙丘几何形态参数间不存在理论上应具有的相关性。沙丘高度与宽度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底面积及体积存在较好的指数正相关关系。从而可以认为,沙丘高度是反映沙丘形成、规模及发育程度的较好示量指征。沙丘移动方向随主风向的改变而改变,并与落沙坡方向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沙丘移动强度与高度、底面积成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体积成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时期,上述关系可用相似的多元线性方程表示。沙丘前移过程中,沙丘形态既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正向演变又有由成熟向不成熟的逆向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