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759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685篇
地球物理   1526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26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9 毫秒
971.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DEMETER电磁卫星观测的极低频/甚低频(ELF/VLF)39 Hz~6 kHz频段电场功率谱密度(PSD)观测量, 将研究频段划分为5个子频段对东北亚地区(38°N~58°N; 105°E~145°E)内发生的8个MS≥5.0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同一地震不同频段异常扰动区域并不完全在同一位置, 且同一地震的不同频段地震前后扰动形态也并不一致; 8个地震40次统计中有25% 的统计数据虽然基本在地震前后所有时间段都超过阈值2σ, 但未见明显扰动规律, 其余75%的统计数据中发现其扰动特征可以归纳为3类: 52%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增大, 达到最大时发震, 震后持续降低; 7.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达到高值, 而后下降过程中发震; 15%的统计数据在震前扰动幅度一直在增加且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σ, 直至震后超过2σ, 且出现这种类型的异常均为震例的第五频段演化特征。 异常扰动区域主要集中在震中±4°以外的区域。  相似文献   
972.
利用陕甘宁交界地区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09—2018年4423个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对该地区地壳Q_S值进行成像分析,获得了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衰减模型,分析讨论了Q_S值分布与活动断裂及强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剪切波衰减横向变化显著,整体上,海原-六盘山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地壳Q_S值相对偏低,鄂尔多斯盆地和陇中盆地地壳Q_S值相对较高。活动构造带和活动断裂交汇区呈现低Q_S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这与活动断裂带及交汇区地壳岩石较为破碎且富含流体有关。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研究区6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在高、低Q_S值的过渡区,分析认为这与"硬"、"软"地壳介质交界处容易积累地震应变能有关。研究区域低Q_S值分布与低横波速度和低电阻率区的主要分布特征较为一致,但是与大地热流研究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73.
若羌测震台属国家测震台,为了评估该台站背景噪声水平,采用Welch平均周期法,对2009—2019年共11年近5 000条小时波形数据进行功率谱计算,分析异常噪声特征。同时,绘制该台站11年无断记数据概率密度函数图,分析整体噪声水平。分析发现:①若羌测震台受持续增加的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噪声水平不断升高;②受气压影响,水平向噪声水平明显高于垂直向;③2017年后,若羌测震台功率谱密度曲线在频率10 Hz附近出现高频异常,应为米兰河水库运行造成的固有干扰。  相似文献   
974.
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基本情况,计算了40个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有效动态观测范围。根据计算结果,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对山东测震数字台网40个参评测震台站进行背景噪声级别分类,并分析不同台站背景噪声水平较低的原因,以期为测震台网的优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75.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复杂地形条件下湍流涡旋的分布特征,提高湍流观测的精度,湍流的各态历经性研究随即成为实验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利用甘肃省平凉市白庙塬地形条件下单点湍流观测的结果,对比分析并揭示了从稳定层结到不稳定层结,除小于10min尺度的湍流易于满足各态历经性外,地形易造成周期性存在的大尺度湍流相干结构.与平坦下垫面湍流相比,塬区10~40min的大尺度湍流定常性更好,也易于满足各态历经性.在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风速较小,并具有明显的大尺度周期性波动,同时伴随平稳的增温趋势,因此造成大尺度风速湍流和温度湍流都较易于满足各态历经性;但在极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间歇性则造成大尺度风速和温度波动的非周期性较强,湍流不易于满足各态历经性.  相似文献   
976.
云微物理参数的地基探测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相态、云滴谱分布和云液态水含量作为重要的云微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天气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和飞行安全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微物理参数的研究已是国际气象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简要论述了地基方法在云微物理学研究的优越性,扼要总结了国内外地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概括了云相态、云滴谱和云液态水3个参数的地基反演算法,并予以评价,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内云微物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77.
谷雨  徐英  郭宝峰 《测绘学报》2018,47(9):1238-1249
为提高高光谱图像的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融合空谱特征和集成超限学习机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首先结合每个像素邻域的光谱信息提取空谱特征向量;考虑到高光谱相邻波段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先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平均分组,然后从每个区间随机选择若干个波段进行组合,采用具有快速学习能力的超限学习机训练分类器。为提高分类模型的泛化能力,基于集成学习思想,对提取的空谱特征进行多次抽样,训练得到多个弱分类器,最后采用投票表决法得到用于高光谱图像分类的强分类器。采用3个典型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分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总体分类精度较优,尤其当训练样本数较少时能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提出的算法具有可调参数少、训练速度快、分类精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8.
王芬  郭擎  葛小青 《遥感学报》2021,25(6):1244-1256
为了充分利用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和全色图像的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递归残差网络的遥感图像空谱融合方法。方法将残差网络和递归网络相结合,利用残差网络学习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与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之间的残差,同时结合全局残差和局部残差,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解决深层次网络容易出现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在不增加权重参数、减轻过拟合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网络层数来提高精度,得到更好的图像融合效果。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应用遥感图像进行模拟实验、真实实验和泛化实验,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和现有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主观视觉和客观定量评价表明,本文方法很好地改善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光谱失真现象,并且较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学习到更深层次丰富的图像特征,更好地保留了图像的空谱信息,同时泛化实验也说明本文的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79.
从BPSK、BOCs(1,1)以及BOCs(m,n)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数字畸变互相关函数出发,推导出BPSK、BOCs(1,1)以及BOCs(m,n)信号数字畸变的互相关功率谱,建立了数字畸变频域模型,通过比较传统数字畸变模型和数字畸变频域模型的测距偏差,证明在分析畸变信号影响时,数字畸变频域模型可以代替传统数字畸变时域模型,从而简化了数字畸变信号影响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980.
张恒璟  程鹏飞  郭英 《测绘科学》2012,37(3):52-53,65
为更清晰地了解基准站高程序列的周期运动特性,本文采用抗差最小二乘迭代与功率谱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6个IGS基准站近11年观测得到的高程时间序列数据。在功率谱分析获取准确的高程运动第一主周期项的基础上,继续抗差迭代,并分离出高程方向运动的其他主周期项和振幅,得到了主要周期项对高程方向运动能量的贡献大小,基准站高程方向具有接近一年的年周期运动和多于一年的第二主周期项运动,半周年项运动所占的比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