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8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学军  赵玉光 《地质科学》2012,(4):1223-1237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富油气盆地,同时也是受多期构造演化控制的叠合盆地,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盆地经历了前寒武纪-石炭纪陆内断陷盆地沉积与反转、二叠纪-中白垩世新特提斯被动陆缘盆地沉积和晚白垩世-新生代前陆盆地沉积演化3大演化阶段。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受近南北向陡直断裂控制,以碎屑岩和膏盐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特征,碎屑岩在该阶段最为发育。被动陆缘盆地演化和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盐岩建造为主要特征。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侏罗系以及中下白垩统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前寒武系-下寒武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上侏罗统和中新统等多套膏盐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盆地油气富集的基础。每套优质的盖层之下都发育了一套优质的储层,并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勘探成果显示,盆地西北部以断褶构造圈闭为主要特征,东北部以盐构造和断褶构造圈闭为特征,前陆斜坡区则以大型古隆起控制的圈闭为特征,盆地油气具有自山前带向斜坡区,含油气层位逐渐变老的特征。因此,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在不同的地区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2.
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相似文献   
73.
针对已有50余年污水灌溉历史的沈抚污灌区石油污染结冻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及石油优势降解菌株进行了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细菌总数是未污染土壤的100倍左右,其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明显超过未污染土壤。通过筛选,共得到17株石油烃优势降解细菌和11株真菌,其中,降解性能较强的细菌为12号,石油烃降解率为30.54%,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降解性能较强的真菌为22号真菌,石油烃降解率为34.21%,初步鉴定为常现青霉(Penicil-liam freguentans Westling)。  相似文献   
74.
辽宁石油资源消耗变化及影响因子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原油消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EKC曲线模型和IPAT模型对辽宁石油资源消耗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处于石油资源消耗的高增长阶段,其极大程度是受经济发展所驱动的。科学技术进步对石油资源消耗有一定程度上的减缓作用,而人口的平稳增长对石油资源退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一段时期内,辽宁石油资源消耗还将呈现增长趋势。将2种模型模拟分析方法综合使用,可找出能源可持续性变化的科学依据,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The discovery of hydrocarbons (mainly gas) in commercial quantities from Gondwanan sediments in the Mandapeta field of Krishna-Godavari Basin, India, provided impetus for intensified exploration in Mandapeta and the adjoining Kommugudem, Draksharama and Endamuru fields. Both oil and ga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eservoirs of Mandapeta (Triassic) and Golapalli (Early Cretaceous) formations. Mature, localised, basal shales (1.0–1.1% Ro) in the Mandapeta formation have sourced the oils from the Mandapeta Sandstone reservoir (Triassic). The oils being produced from Golapalli Sandstone reservoir (Early Cretaceous) are relatively less mature and have been sourced by the underlying shales in the Mandapeta Formation at a maturity level of 0.80–0.85% Ro. The source and maturity data preclude liquid hydrocarbon sourcing from the Kommugudem (Permian) sequence. Permian coals and shales of the Kommugudem Formation are the major source rocks for gaseous hydrocarbons in this area.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tarted in Early Cretaceous in the Kommugudem Formation, but the intermittent tectonic activity (with associated structural developments) has resulted in reorient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the then existing trap configurations. The present day maturity level of the Permian sediments in the Mandapeta field is 1.2% Ro or greater, capable of generating gas dominantly. The Raghavapuram shale in the Mandapeta area is adequately mature and has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 for oil generation.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hydrocarbon reserves in the sands of Raghavapuram shales and other suitable traps is high. Modern seismic information together with geologic models can give new exploration leads.  相似文献   
76.
从沙埝油田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的复杂性出发,在该油田产能建设中针对性地应用了石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重点介绍了三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储层横向预测技术、油藏工程研究技术的应用及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情况。说明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技术是油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尚无颁布任何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为了满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评价的需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毒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提出了海洋动物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海洋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石油污染评价标准参考值(干重)分别为15、70 和25 m g/kg。  相似文献   
78.
This paper analyzes world oil production data as a population/resource growth model. Both US and world oil production data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logistic growth curve. It is shown that the logistic growth curve, while a suitable model for the American data, is not a suitable model for world oil production. A flexible family of curves which allows a wide range growth rates is considered. Using a nonlinear regression, one can predict various peak dates and total recoverable resources using different curves which all fit the data indistinguishably well.  相似文献   
79.
80.
从含油气系统到成藏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不同研究重点,油气系统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含油气系统阶段、复合含油气系统阶段和成藏油气系统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源控”到“藏控”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指导油气勘探从粗放到精确的认识过程。以油气藏为研究中心、侧重于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成藏油气系统的提出使我们对油气藏的刻画更为精确、定位更为准确,并为油气勘探走向精确勘探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油气系统概念是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用系统化的思想研究复杂的油气成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