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The effects of variable viscosity on flow dynamics within spherical shell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finite-element thermal convection model, and preliminary result for cases with relatively low Rayleigh numbers and small viscosity contrasts are report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some general effects of viscosity variation on mantle dynamics, and, in particular, the generation of toroidal energy. Since lateral viscosity variations are necessary in the generation of toroidal motion in a thermally driven convective system, it is not surpris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flows with greater viscosity contrasts produce greater amounts of toroidal energy. Our preliminary study further shows that solutions become more time-dependent as viscosity contrasts increase. Increasing the Rayleigh number is also found to increase the magnitude of toroidal energy. Internal heating, on the other hand, appears to lead to less toroidal energy compared wth bottom heating because it tends to produce a thermally more uniform interior and thus smaller viscosity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42.
徐银梓 《气象学报》1995,53(2):194-201
采用与实测较接近的二次函数来表达Ekman层中的湍流粘性系数K,在圆形气压场条件下,求得了山地上空边界层中的风速,进而求得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场变量随高度的分布。并作图分析了这些场变量的一些动力学特征。改进了以往在求解析解时,略去运动方程中湍流粘性力项中的关于高度的一阶导数项,以及取山坡面上风速为零作下边界条件等欠合理欠精确的做法。所求得的风速、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均用简单的初等函数表示出来,有助于边界层参数化和深化对边界层动力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3.
近百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经趋势订正的1884-198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多年变化及其与海面温度、南方涛动指数、太阳黑子数和环流型日数等的统计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21年、31年、15年和6年左右的周期和持续期平均为12年左右的阶段变化;近百年来有三次较明显的转折,分别出现在1931、1959年1977年。热带气旋年频数在厄尔尼诺年有冬春季偏少、夏秋季偏多  相似文献   
44.
4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过程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集散控制系统中,上位机通过PCU(Process ControlUnit)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后对PCU实现参数整定、报警与管理。因此这一领域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将根据这一领域的特殊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变网格的聚类分析算法分析过程数据库中的离群数据,从而实现系统的预测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46.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Fe-OH,Al-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教育部 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赤红壤>铁质砖红壤,在H+的加入量小于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H+的加入量大于约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变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基础,以CSU-CHILL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例,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雷达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例说明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In this paper, 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TC) and its relation with SST,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unspot relative number and number of days for specific circulation patterns was made by using 1884-1988 data of annual frequency for Northwest Pacific TC occurrence, which had been corrected to tendencies.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TC frequency there exist obvious p.6riods of 21, 31, 15 and 6 years and sustaining periods lasting 12 years in average.Well-defined processes of inflexion were observed in 1931, 1959 and 1977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insignificant statistic tendency of annual TC frequency increasing (decreasing) in winter/spring (summer/autumn )in the El Nino years.When the stratosphere was in the zonally westerly phase, the northern zonal circulation would abnormally develop and solar activity would enhance to favour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  相似文献   
49.
50.
滑坡空间分布的定量研究对了解滑坡的发育特征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滑坡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为了了解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江西省宁都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叠加模块,对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应用变维分形理论进行定量研究,揭示出滑坡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高程、坡度均呈二价累计和分形分布,使得滑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研究,并计算出分维值,说明了分维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