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6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惺  莫文渊  吴超羽 《沉积学报》2011,29(2):328-335
为了探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沉积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将全新世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个阶段、12个区域,并根据92个钻孔,分别统计计算了不同阶段和区域的沉积速率。研究表明:(1)珠江三角洲在全新世4个阶段中的平均沉积速率有较大变幅,其中在10.0~7.5 ka BP最小,仅为1.27 mm/a,在7.5~5.0 ka BP阶段最大,为2.34 mm/a。这主要受沉积基底地形、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沉积空间的差异性所导致;(2)距今2 500年以来虽然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使珠江来沙量增多,但由于河湾中河道的形成、束窄,沉积物被输运到外海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该时期平均沉积速率并不是全新世各期中最大;(3)由于三角洲复杂边界对河流和海洋动力的改造和重塑,高海面期三角洲的沉积中心同时分布在中部不同区域。表明三角洲的进积模式不同于其它大型三角洲——三角洲的发育并非单一自河口向外海逐渐发展,而是不同区域的沉积体同时多向发育。  相似文献   
992.
黄河三角洲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空间展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玮  周瑶琪  闫华 《沉积学报》2011,29(2):363-373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室内数据处理、实验分析等,分别针对水下收缩裂缝、干燥裂缝和混合成因裂缝,研究其空间展布特征和规律,详细探讨了3种裂缝的定量分级、分形特征、平面及剖面生长特征等,并且建立了不同类型现代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的形成模式.本研究对于建立不同种类泥质沉积物非构造裂缝系统的...  相似文献   
993.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3S技术,对"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中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1.0~3.0 m)的地下水为水源,说明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敏感要素。潜水c(Cl-)与c(TDS)均呈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沿地下水流向二者浓度递增),且二者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R=0.999),表明Cl-是潜水水质的主控离子。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I)与潜水c(Cl-)间呈较显著的Logistic关系,揭示潜水c(Cl-)是地下水这一生态环境敏感要素中的关键因子,其对上覆植被强烈的胁迫和驱动作用引发了区域典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植被与潜水c(Cl-)间极为密切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人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山西组山2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及席状砂,河道由北向南展布,各沉积期河道的发育具有良好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95.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生态脆弱, 地面沉降使得海水入侵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弄清该区域地面沉降驱动因素, 对油田安全生产和湿地生态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以20 m 地层为界, 将地面沉降驱动因素分为浅地层和深地层因素。分析了地表荷载增加、地下水和油气开采、沉积物固结压实、新构造运动等对该区地面沉降的驱动作用。此外, 探讨了海平面上升和地震灾害对该区地面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主要为沉积物固结和地下水开采, 但控制范围存在区域性差异;1969 年地震使该区产生明显地面沉降, 海平面上升使该区地面沉降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96.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特点和对三角洲发育演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发生的地面沉降具有多因素和时空不连续性的特点,给沉降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使多种海岸带灾害的破坏和影响加剧;地面沉降不仅可以造成地面标高损失,影响三角洲的垂向发育,还通过改变地面坡降来影响河道的演变和尾闾的摆动,同...  相似文献   
997.
在区域旅游发展进程中,区域发展主体在区域旅游一体化方面达成共识。该文从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背景着手,分析了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存在的国际客源市场薄弱、区域之间合作表层化等问题,其中机制建设不到位是问题的关键。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应从管理和协调机构建立、政府"公域"领域的行动、区域合作"三层"空间以及"认知共同体"机制建设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98.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样带布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从黄河岸边至盐滩不同植物带上12种金属元素(Na、Mg、Ca、Al、Cr、Pb、Sr、Co、Ga、V、Ni和Ti)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黄河岸边至盐滩方向,除Ti以外,土壤中其他11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0~30 cm表层土壤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内陆沼泽;将...  相似文献   
999.
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的旅游功能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分形方法研究其组织秩序来考察旅游城市体系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通过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的信息维数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体系组织秩序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系统结构比较紧致,各城市之间的整体性较好,对旅游活动的支撑作用较强.无论北部子系统还是南部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曹广忠  边雪  刘涛 《地理研究》2011,30(12):2139-2149
城镇化水平评估是关于区域城镇化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构变动的核心要素出发,从人口、产业、用地结构三个方面设计考察指标,并强调三个维度进程间的协调关系和适宜性的评价尺度。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以“中心-外围”为突出特征,这种结构以嵌套方式存在于多种空间尺度之下,随时间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