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56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标贯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间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了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的侧向和竖向加密的同时,又考虑了砂桩的充盈系数对加固作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抗震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根据标准贯入击数确定抗液化振动挤密砂桩间距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2.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 of isolation of vibration by a row of pile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on the basis of a model replacing the row of piles by an effective trenc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odelling complexity. The analysis is accomplished with the aid of an advanced frequency domai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both the infilled trench and the soil medium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upling procedure based on enforcement of equilibrium and compatibility at the trench–soil interface. Linear elastic or viscoelastic material behaviour is assumed for both the piles and the soil. The piles can be tubular or solid and have circular or square cross-section. The vibration source is a vertical force, harmonically varying with time, and the row of piles acts as a passive wave barrier. The effective trench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invoking well known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the mechanics of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its accuracy is compared against a rigorous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modelling each pile separately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soil medium.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trench model, the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a row of piles is studied through parametric studies.  相似文献   
93.
嵌岩桩理论研究和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明确嵌岩桩的定义和分类,对嵌岩桩的承载机理、临界嵌入深度、设计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4.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rough porous beds in an open inclined channel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for impermeable and permeable porous bed.For the simulation of porous be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ermeable bed with the same thickness(s' = 3 cm) and the same porosity ε=0.70 are used:(a) porous filters and(b) gravel bed.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urbulent velocity profiles.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were taken for inclined channel for three different slopes(S=-0.002,S=-0.004 and S=-0.006) and for five different flow depths(h=5 cm,7 cm,9 cm,11 cm and 13 cm).The total discharge Q varies from 0.78 to 1.31 1/s.The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2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The total discharge was estimated using a calibrated venture apparatu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ough porous bed in inclined open channels influence significantly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in comparison with impermeable open channels with the same slopes.  相似文献   
95.
以分层半空间内部含有一层孔隙介质为物理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半空间表面瑞利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为更加接近实际,结合瑞利波的激发特性,确定了瑞利波的主衰减曲线,并主要以此进行规律分析.针对速度递增和含低速层这两种典型的地质模型,讨论了瑞利波的传播衰减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的特性,并分析了各自的规律.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模型下瑞利波的主衰减曲线都受孔隙介质所处空间位置影响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但衰减系数极大值对应的波长与模型的表层厚度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对应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在实际勘探中快速得到表层介质厚度.另外,通过对比分析还可以看到,瑞利波主衰减曲线随孔隙介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都强于主频散曲线的变化,表明衰减曲线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更加敏感,理论上更加适合进行介质参数反演工作.综合对比结果,我们认为瑞利波主衰减曲线中包含了更丰富的介质参数信息,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将可以提高瑞利波勘探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6.
弹性波在储层渗流场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是研究波场强化采油动力学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等效流体理论和饱和静态流体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建立油水两非混相流体渗流条件下储层多孔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算例求解与分析,发现含油水两相渗流储层多孔介质中同时存在着3种纵波P1、P2、P3和1种横波S;受频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各波波速和品质因子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4种体波波速与频率、饱和度正相关,P1、P2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正相关,P3和S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负相关;最后,通过与传统静态弹性波模型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宏观渗流场对弹性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为揭示低频人工地震波辅助强化采油技术的动力学机理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梁发云  陈海兵 《岩土力学》2011,32(Z1):61-65
针对刚性筏板下群桩基础优化设计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桩长分布来调整各桩的荷载分担,群桩分析采用基于弹性理论的积分方程方法,并通过cut-off方法来反映桩的弹塑性特性,实现群桩基础的弹塑性优化分析,改进了常规弹性分析方法的缺陷。算例分析表明,随着外荷载的不断增加,角桩首先达到极限荷载,对角桩超出极限荷载的部分进行重新分布,继而使得边桩逐渐达到极限承载状态,继续加载直至内桩也达到极限承载状态,从而引起桩筏基础的整体破坏。采用cut-off方法可以改进基础变刚度优化设计,使之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相似文献   
98.
为了充分考虑桩间距范围内滑体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从单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角度出发,在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指定设计安全系数情况下抗滑桩的内力时,提出对一个桩间距范围内的加固坡体进行整体分析,将抗滑桩所在部位单独划分条块,该条块包括桩体受荷段及其两侧桩间距范围内的滑体。推导了与此分析模型相应的桩体受荷段底端内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在滑坡推力线性分布条件下作用于受荷段的净滑坡推力计算表达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与完全考虑受荷段两侧桩间距范围内滑体抗力作用时,得到是桩体内力及位移的上、下边界值。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9.
孔隙网络控制着土体渗流、排水固结与基质吸力等重要工程性质。本文介绍了多孔介质孔隙网络最大球建模基本原理与算法。以显微CT扫描振捣干法生成的南京粉砂试样为例,采用最大球算法建立了试样三维重构模型表征单元体(REV)的空间孔隙网络球棍模型,计算得到了样品REV尺度的孔隙网络参数,统计发现,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孔隙配位数、孔隙截面形状因子、喉道截面形状因子与喉道长度等孔隙参数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孔隙体积近似服从衰减型指数分布。孔隙与喉道半径分别分布在100μm与65μm以内,两者数学期望分别为40. 0μm与18. 0μm;配位数分布在25以内,数学期望为5. 1;孔隙与喉道截面形状因子分别分布在0. 01~0. 04与0. 01~0. 05的区间内,两者数学期望分别为0. 019与0. 033;喉道长度分布在100~800μm以内,数学期望为292. 22μm。同时发现,样品中体积小于1. 5×10^7μm^3的小孔隙数量超过90%。本方法可应用于土体细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100.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