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259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81.
2002-07-19冰雹过程的数值解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MM5模式要素预报误差的改进思路;根据冰雹形成的基本机制做出预报时段内冰雹诊断图;通过分析冰雹诊断图对冰雹预报因子做出评价,形成了利用MM5预报产品做出冰雹预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82.
Allen G. Hunt  Joan Q. Wu   《Geomorphology》2004,58(1-4):263-289
A detailed study of a small hill in NE Mojave Desert in eastern California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climate on the variations in soil erosion rates through Holocene. Field surveys and sampling we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opography, geomorphology, soil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s, seismic refraction,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hillslope processes. Integra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allow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ll topography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dedu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hill from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to the present, and estimation of total soil losses resulting from various hillslope processes. The estimat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mise that early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resulted in vegetation change, soil destabilization, and topographic roughening. Current, very slow, hillslope transport rates (e.g., 5 mm ky−1 by rodent burrowing, a presently important transport form) appear inconsistent with the inferred total soil loss rate (31 mm ky−1). Packrat midden studies imply that the NE Mojave Desert experienced enhanced monso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early Holocene, presumably accentuating soil loss. Water erosion on one slope of the hill was simulated using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WEPP), a process-based erosion model, using 4 and 6 ky of precipitation input compatible with an appropriate monsoonal climate and the present climate, respectively. The WEPP-predicted soil losses for the chosen slope were compatible with inferred soil losses. Identification of two time periods within the Holocene with distinct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may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tate of Mojave Desert landform evolution.  相似文献   
583.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4,20(2):170-178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3种方法,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地区,单个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其中前非群体韭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584.
奇异值分解方法对降水的预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张万诚  解明恩 《高原气象》2002,21(1):102-107
SVD方法由于可以用来研究两个气象场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其与多元回归方法结合作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并用它对云南5月雨量与海温进行分解,客观地反映出海洋和大气的耦合关系,所选高相关区的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清晰,并与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效果比较,从所作的6年预报试验和2年独立预报检验结果来看,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85.
如何有效地对储量危急矿山的深边部的潜在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和勘查是现在矿山找矿勘查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综合信息论的重要意义,提出储量危急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的4条重要原则: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开展细致地质观测和准确的地质推断,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探测间接的找矿信息和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的多元信息集成.运用这些原则在铜陵凤凰山铜矿深边部开展了综合找矿研究,其预测已被钻探和坑探验证,并首次在该区找到了优质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相似文献   
586.
谭荣初 《江苏地质》2002,26(2):92-94
通过对吴江市地面沉降与开采地下水关系的研究,证实地面沉降在时空分布上与地下水开采量基本一致,地面沉降速率与地下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运用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及一维固结理论,对地面沉降极限量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587.
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及其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门可佩 《地震》2002,22(3):39-44
通过对1996-2001年我国西部强震活动在时空上的有序特征及其与台湾强震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分析讨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大震的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有序性分析对青藏块体北部地区未来7级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88.
系统总结了新疆南天山地区5个地震台记录的共计49年的地震波资料,提取了异常判据、预报指标,并对计算结果做了R评价。  相似文献   
589.
云南地区波速比预报效能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静观  张喜玲 《地震》1999,19(4):359-364
通过对云南地区10多年来地震波速比资料进行研究和应用,对波速比异常的预报效能作了动态分析,异常对应地震的时间,距离,幅度均随强震的孕育和强震活跃期的盛衰过程而演变。短临虚报异常可能提供强震孕育的中长期信息和中强震的中长期源兆。研究结果表明,其漏报的地震是发生在250km范围内的后续(3个月内)中强地震;对发生在100km范围内的中强震(强震前5个月)有对应,而300km外的中强震漏报。  相似文献   
590.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