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李琼  李松林  张蓝澜  李昊  刘毅 《地理研究》2020,39(9):2130-2147
中国新时代“两个十五年”的现代化强国战略周期,恰恰是快速人口老龄化纵深发展期,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矛盾将日益严峻。本文利用广东省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香港统计年刊和澳门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空间回归等方法,研究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进程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但于2015年已进入老年型I期。② 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呈动态演变特征,空间上以香港和江门为起点,经西北向北扩散的“C”型分布模式,高收入城市以澳门和香港为起点向北扩散,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③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老龄人口增加1%,人均GDP降低3%。人均固定资本投入和人均人力资本投入有正的经济效应,人均人力资本投入带来的正向效应要大于人均固定资本投入。鉴于此,粤、港、澳三地应建立起协同治理模式,构建跨境的养老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促进技术创新,并正确评估不同阶段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2.
曾通刚  赵媛 《地理研究》2019,38(6):1497-1511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维度构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重心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错位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快速增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区域失衡特征不容忽视。东部地区整体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并伴有“西部崛起,中部及东北地区塌陷”特征。东部地区呈现“两极化”现象。② 中国老龄事业基本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空间分布由西南-东北辐射递减模式转变为显著的“中部塌陷”式,形成一条由北向南的低值集聚带,纵贯中国中部,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错位关系。③ 负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正向错位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城以北等地区。空间错位强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④ 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和行政导向及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异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市场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口老龄化未对老龄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与理论预期不符。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倒逼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并结合高被引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的特征、阶段与热点;国外第二居所研究呈现出总量上波动上升、学科上呈交叉融合、区域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欧洲、北美与南非是第二居所研究的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两个核心学术共同体;第二居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复兴期(1996年~2003年),研究成果较少;快速复兴期(2004年~2012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全面复兴期(2013年~2018年),研究区域不断向欠发达地区扩张,新的热点不断出现。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辨析,第二居所旅游影响,第二居所业主行为特征与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34.
刘振  齐宏纲  戚伟  刘盛和 《地理科学》2019,39(10):1525-1536
在人口收缩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采用总人口和劳动力等直接指标结合出生率、老龄化率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在地级尺度和县市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收缩区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由于获取限制,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并对比了不同测度指标和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①人口收缩区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收缩程度呈现出明显加剧趋势;②人口收缩区在中部和西部偏东地区快速扩张,川黔渝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最为严重;③单一指标在识别人口绝对收缩方面效果较好,而且总人口指标往往比劳动力指标更早的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口状况;④综合指标测度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判断一个区域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而识别出人口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的区域;⑤人口收缩在县市尺度上比在地级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但两者的差异呈缩小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建议政府更加重视区域人口收缩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Corrosion and fatigue cracks are major threats to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ging offshore platforms. For the rational estimation of the safety levels of aging platforms, a glob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aging offshore platforms with corrosion and fatigue crack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base shear capacity is taken as the global ultimate strength of the offshore platforms. It is modeled as a random process that decreases with time in the presence of corrosion and fatigue crack propagati...  相似文献   
36.
余莉  潘江涛 《云南地质》2021,(1):122-126
云南红河县龙然村滑坡为—浅层牵引式破碎松散层滑坡,连续的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该滑坡的治理应采用“挡+排”的综合治理,“档”即在滑坡上缘设置抗滑桩、档板和毛石混凝土挡墙;“排”即沿滑坡顶、滑坡体两侧分别设置截水和排水沟,将地表水及雨水排出滑坡体外,以保证该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37.
云南师宗县高良码头公路西侧古滑坡为一中型推移式土质滑坡,滑坡体规模30.8万m3.该古滑坡曾造成南盘江短期堵塞,之后古滑坡堆积体处在临界稳定状态.由于修建的省道S207公路从滑坡下部通过,古滑坡堆积体开始蠕动,2013年8月滑坡堆积体加剧蠕动变形,后缘弧状拉张裂缝及错台变形强烈.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激发古滑坡堆积体蠕动因...  相似文献   
38.
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随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视角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乡村治理、消费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空间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开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适应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①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②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39.
中国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东霞  韩增林  王利 《地理学报》2017,72(10):1762-1775
中国已全面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研究老龄人口空间集疏格局及形成机制,不仅是开展老龄人口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面向老龄化社会城市更新问题的关键所在。选取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普、六普老年人口数据,采用老龄化率、集聚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年和2010年全国城市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空间关联。研究表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体处于老龄化中期水平,城市间老龄化空间分异较大,老年人口密集区城市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稀疏区城市则均位于胡焕庸线以西,这与总人口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高密区城市基本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密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山东半岛、成渝和京津冀地区,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老年人口集聚区;城市间人口老龄化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状况有所增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表现出以热点区为中心,逐渐向外围过渡的“中心—外围”结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化建设、人口环境等是导致老年人口集疏格局的关键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40.
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其在秭归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中国气象局依托"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新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它通过北斗卫星,以广播的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广,时效有保障。2015年,该系统在湖北开展示范应用,秭归承担了140个北斗预警终端的部署和使用。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和核心技术,从终端部署、业务管理、信息发布3个方面,总结了系统在秭归的应用。与秭归现有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发布手段进行了比较。北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秭归的应用,提高了秭归气象预警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未来基于北斗卫星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