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34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湖泊渔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渔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而渔业作为湖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其资源变动是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湖泊渔业资源的变动和退化也是对环境变化最直接的响应.自1980s以来,随着湖泊水环境的改变,湖泊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明显,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中占优势,鱼类资源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严重.本文以湖泊渔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口,系统阐述人类活动及湖泊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厘清现阶段湖泊水环境管理、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展望我国湖泊渔业的发展前景及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482.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小、价值不高的种类如青鳞鱼、鳀鱼、斑鰶等占据了春季渔获量的主要部分,秋季捕获的经济鱼类如兰点马鲛、鲐鱼等全部是当年生幼鱼。  相似文献   
483.
准确掌握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是鱼类资源养护和利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作者采用底拖网在蜈支洲岛毗邻海域进行年际(2020年8月和11月、2021年1月和4月)的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鱼类174种,隶属2纲、12目、65科、123属,趋礁性鱼类物种数有较高的比重(35.6%)。常年种(宽条鹦天竺鲷(Ostorhiegnchus fasciatus)、准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和少鳞䲢(Uranoscopus oligolepis))为主导该海域鱼类资源量季度变化的主要类群,但季节种(印度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indicus)、短鳄齿鱼(Champsodonsnyderi)和鹿斑仰口鲾(Secutor ruconius)等)也能在一定程度扰动由常年种鱼类主导的鱼类群落结构,从而使得群落结构呈季节性变化。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组成主要为幼鱼,表明毗邻海域的岛礁生境有聚集鱼类和保育幼鱼的重要作用。与该海域2019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比较,其鱼类组成丰富度与均匀度高度一致,鱼类群落未发生生态位交替失调现象,表明蜈支洲岛毗邻海域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资源状况良好。本研究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将有助于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效果评估的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48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于2004—2008年5—8月份对能效渔业状态下津市西湖水质状况进行了实时采样研究,并计算了浮游植物密度与透明度、水温、水深、溶解氧、pH、NH4-N、NO3-N、NO2-N、PO4-P、TP、TN、NH4-N/PO4-P、TN/TP和浮游动物共14个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关联序。结果表明,透明度、水温、水深、溶解氧、pH和浮游动物(毛里湖)或TN(西湖)是影响浮游植物增殖态势的最重要的环境变量。提取如上变量和浮游植物密度作为建模要素,构建了津市西湖生态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灰关联模型{GM(I,N)},经作图分析表明,模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对应峰,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及在预测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元素在西湖的营养限制性基本得到消除,水体N/P比被调控到了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485.
江苏是海洋大省,但并非海洋强省,2005年海洋渔业在全国处于第6位,为浙江和山东的1/3和1/5。江苏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滩涂资源适合发展海洋渔业,发达的地区经济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从省内区域差异来看,渔业过分集中于如东、启东等少数县市,多数县市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应该大力发展海水增养业、加强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相关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486.
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系统分析,简化了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并剖析了近50年来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这对进一步阐明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变化特征以及研究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表明,渤海主要鱼类可聚为4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腐屑食性鱼类,在此基础上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可简化为3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和碎屑→底栖动物→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和头足类→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第二条食物链);碎屑→腐屑食性鱼类(第三条食物链)。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已取代第二条食物链渔业资源成为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第三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已成为继第一条食物链渔业资源的第二大类渔业资源。渔业捕捞、渤海次级生产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渔业资源生物自身生长和繁殖特点的不同是导致渤海主要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7.
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能力以及对复杂数据分析、高层决策的支持可为异质异构海洋数据的集成和综合应用提供方法论。以海洋多维数据仓库构建为目标,对维、维层次、海洋多维数据模型等概念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和定义,并且以海洋渔业主题分析为例,对渔业生产的事实、维度、维层次及维层次关系进行识别。针对时空维的复杂度,以折衷的混合多维数据模型结构对海洋多维数据仓库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88.
唐议  邹伟红 《海洋科学》2009,33(3):65-70
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考虑生态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作者分析了海洋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包括捕捞活动对目标和非目标种产生的危害、渔业资源栖息地和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分析了国际上考虑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框架、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实践及其具体措施,指出了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相关的法律框架不够完善等.讨论了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渔业管理与传统的海洋渔业管理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系统方法在其实践中将存在各种问题,认为生态系统方法应有选择地应用.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如何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建议:(1)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2)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3)逐步建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框架;(4)开展广泛的多部门合作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89.
我国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总结了我国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远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金枪鱼、鱿钓业和秋刀鱼的资源分布、渔获量与渔场环境关系、渔情预报、渔场图绘制等方面,近海主要用于分析东海渔业资源分布和漂移特征、渔场环境分布、部分种类渔获量分布与环境关系及渔情预报等方面。除渔业资源与渔场领域外,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还被应用到渔船跟踪、捕捞违法行为判别、渔业信息发布和水产品查询,以及渔港建设等领域,国内学者在进行渔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同时,还注重了其技术的研究及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