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河三角洲米草入侵对滩涂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5,8,10月份对黄河三角洲的无棣县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米草分布区与非米草分布区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米草分布区底栖动物种类少于非米草分布区的,优势种类相对多度存在差异;岔尖、小清河口米草分布区底栖动物平均密度高于非米草区的,生物量均高于非米草分布区的,但五号桩米草分布区底栖动物密度低于非米草分布区的;米草入侵导致小型螺类密度高,蛤类、蟹类密度低;岔尖、五号桩米草分布区与非米草分布区底栖动物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无显著差异,小清河口则反之.米草入侵改变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对小清河口底栖动物多样性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2.
米草属植物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3.
调控淹水对互花米草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控淹水是控制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物理措施之一。本项实验应用盐度为8的淹水,研究了互花米草生长期间的相关生理和生长参数对0、25、50、75和100cm梯度淹水胁迫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在25cm淹水胁迫下,其株高、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50cm及以上的淹水胁迫下,互花米草的株高、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生长季末无开花结穗。研究表明,低水位(50cm)淹水胁迫促进了其营养生长,对生殖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水位(≥50cm)淹水胁迫能有效地抑制互花米草营养和生殖生长,是控制互花米草扩散的有效水位。  相似文献   
134.
2008年6月在苏北海滨湿地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3个典型断面8个样点,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其中软体动物12种,占物种总数的57.1%;甲壳动物6种,占物种总数28.6%;环节动物2种,占物种总数9.5%;鱼类1种,占物种总数4.8%。结果显示:在光滩生境中,软体动物多以托氏昌螺(Umbonium thomasi)、泥螺(Bullacta exarata)及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优势种,豆形拳蟹(Philyra pisum)亦有一定的数量。随着米草群落的侵入,软体动物中的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ti)与环节动物中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则逐渐变成优势种。新生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提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和丰富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米草的生长,米草群落中的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及多样性都会下降。可见,研究米草入侵对海滨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除了调查方法及时空因素外,还应考虑到研究样地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35.
作为黄河口地区两种典型的植被群落类型,芦苇群落(Comm.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群落(Comm.Spartina alterniflora)在遥感影像的表征较为相似,利用单时相遥感影像识别时,易存在混淆区域.工作中发现,两种植被处于不同生长期时,其遥感影像具有不同的表征.为了提高黄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