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5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combined refraction-diffraction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waves on non-uniform current in water of slowly varying topography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Model I is derived by wave theory and variational principle separately. It has two kinds of expressions including the dissipation term. Model n is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 with energy flux through the wave crest lines in orthogon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and the wave kinematic conservation equati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special cases of these two models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82.
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处由于失去边界的支持而发生形变。本文将西边界流视为一种惯性射流,遵循绝对涡度守恒原理,推导了流轴及其两侧流体在西边界豁口处不同形式的弯曲,发现在一定的豁口尺度条件下,西边界流自身的相对涡度分布特点和地球旋转的β效应决定了在失去西侧陆坡支持时,其主体会沿反气旋路径发生一段经向的位移而圈回入射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主轴变形的经向尺度与初始速度及西边界流的入射角度有关;主轴西侧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分支进入邻近的内海并形成气旋或反气旋式环流;主轴东侧的流体则在豁口以东沿反气旋路径弯曲,从而论证了西边界豁口处形成西边界流弯曲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83.
中华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了连续3年(1995-1997)共70尾来源于长江水系中华鲟样本遗传分析,共用了40个10bp长的随机引物,在26种可供分析的引物中,只有OPK01、OPK02、OPK03、OPK09、OPK14和OPQ08RAPD-PCR产物有多态现象,多态引物占23%。26个引物中共扩增出108条稳定的DNA带。其中12条带为多态带,多态座位比例为11.1%。个体间  相似文献   
84.
海洋桩平台采用大直径超长桩,由于桩、锤的重量很大,沉桩过程中经常发生溜桩现象。因此为了便于打桩控制,判断溜桩的范围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实际工程对溜桩的过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PCPT原位测量资料,基于能量法建立了判断溜桩范围的分析计算方法。针对南海油田典型的平台桩沉桩过程中的溜桩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可供桩设计以及沉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5.
文章通过断面法调查分析了儋州海域海花岛沿岸、南华墟沿岸和磷枪石岛沿岸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组成与群落分布,结果表明:儋州海域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5属55种,相较于此前的研究增加了10个种,优势种为斯氏角孔珊瑚、澄黄滨珊瑚、柱角孔珊瑚;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由2012年的42.92%下降至现在的22.24%,降幅高至48.18%;造礁石珊瑚死亡率高居不下,长期维持在35%左右;初级群落以团块状造礁石珊瑚为优势种的趋势愈发明显,且单一绝对优势种的情况频繁出现,说明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群落退化演替,分析认为这种破坏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6.
干酪根产烃率是盆地模拟计算油气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以往采用岩石样品热模拟建立产烃率图解的方法对于高过成熟烃源岩有一定的局限.根据元素守恒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C原子比变化来估算烃源岩产烃率的方法,作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补充.与模拟实验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较为可靠.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估算了这套烃源岩的晚期生气潜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7.
步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标准,通过对保护区涵养水量、森林价值以及生态足迹三方面的研究和计算,系统分析了步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指出保护区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
西安市典型区域城市生境制图与自然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振斌  薛亮  张君  卫海燕 《地理科学》2007,27(4):561-566
城市自然保护已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自然保护有赖于相关数据采集、评价方法的建立和规划途径的支持。本文结合西安市典型区域,运用RS和G IS技术,探讨了城市生境制图的一般方法与程序,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的:城市生境分类体系的建立;城市生境制图及数据库的建立;城市生境保护价值评价;城市生境链的规划。主要结论:①城市生境制图是一种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性研究,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数据源;②通过生境单元综合评价,有价值的生境单元及空间格局可被识别出来;③基于生境制图及评价的生境链规划为城市自然保护提供了一条极富操作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
领海基点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外磕脚领海基点的保护实践工作,从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方法、保护范围选划结果3个方面,开展砂质基点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的案例研究,据此提出砂质基底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选划依据和方法。研究表明:砂质基底领海基点的保护范围选划应依据海岛的特殊属性,由保护对象的边界向外延伸至潮汐水道,并充分体现地貌整体性和连续性。针对砂质基底领海基点保护,文章建议应加强工程手段实现基底稳定,维护领海基点安全;加强领海基点外业调查,夯实领海基点地形水文资料基础;加大领海基点巡查力度,持续推进领海基点实时动态监视监测;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完善领海基点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海洋海岛意识等保护管理建议,为领海基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0.
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对区域用地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RUSLE模型,并辅以遥感监测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2000-2015年退耕状况及其引起的土壤保持功能变化分3个时段(2000-2005年、2005-2010年及2010-2015年)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2000-2015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663.83 km2,以转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为主,其中耕地转林、草地净减少面积为1113.64 km2,草地和未利用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15年间土壤保持功能提升显著,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壤保持量增加了56.50×104 t,2005-2010年由退耕所带来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在3段时期中最高;不同坡度等级的生态退耕引起的土壤保持增加量差别较大,总体随着坡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在25°以上的陡坡耕地由退耕还林(草)带来的土壤保持效益又有所升高。研究对于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等工程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