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1.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流域、高分辨率、多过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拟计算量巨大,传统串行计算技术不能满足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于并行计算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空间、时间和子过程三个角度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可并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空间分解的方式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行计算的首选方式,并从空间分解的角度对水文子过程计算方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其中,在空间分解方式的并行计算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以子流域作为并行计算的基本调度单元;在时间角度的并行计算方面,有学者对时空域双重离散的并行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从并行算法设计、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并行计算框架和支持并行计算的高性能数据读写方法3个方面讨论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12.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珏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82-1091
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 历来是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区域一体化相关概念的辨析, 回顾区域主义发展历程, 并概括全球化赋予区域一体化的新内涵, 提出目前区域一体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区域主义与全球化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两种重要的力量, 自19世纪以来, 区域主义就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产生了4 次思想浪潮的变革;与此同时,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趋于系统化, 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区贸易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以国际贸易为重点, 转而向空间、制度等方面扩展, 引入了新区域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视角。随着区域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领域的深化、组织机制的复杂化, 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新的内涵。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未来应该对主权国家内部跨界一体化理论、内涵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13.
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气气溶胶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之一, 但其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地理单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该地区气溶胶特征和行为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历史和分析监测方法, 从气溶胶的基本特性、 气候效应、 环境效应三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的成果, 并对该地区研究的前景有所展望.  相似文献   
814.
How can uncertain fisheries science be linked with good governance processes, thereby increasing fisheries management legitimacy and effectiveness? Reducing the uncertainties around scientific models has long been perceived as the cure of the fisheries management problem. There is however increasing recognition that uncertainty in the numbers will remain. A lack of transparency with respect to these uncertainties can damage the credibility of science. The EU Commission's proposal for a reformed Common Fisheries Policy calls for more self-management for the fishing industry by increasing fishers'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policies and boosting the role of fishers' organisations. One way of higher transparency and improved participation is to include stakeholders in the modelling process itself. The JAKFISH project (Judgment And Knowledge in Fisheries Involving StakeHolders) invited fisheries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framing the management problem, and to give input and evaluate the scientific models that are used to provide fisheries management advice. JAKFISH investigated various tools to assess and communicate uncertainty around fish stock assessments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 Here, a synthesis is presented of the participatory work carried out in four European fishery case studies (Western Baltic herring, North Sea Nephrops, Central Baltic Herring and Mediterranean swordfish), focussing on the uncertainty tools used, the stakeholders' responses to these, and the lessons learnt. It is concluded that participatory modell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and structure discussions between scientists and stakeholders about uncertainti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knowledge base. It can also contribute to collective learning, increase legitimacy, and advanc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However, when approaching real-life situations, modelling should not be seen as the priority objective. Rather, the crucial step in a science–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is the joint problem framing in an open, transparent way.  相似文献   
815.
梅琳  薛德升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264-1273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超越或嵌入国家地理疆界范围的行动者改变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政府组织和跨国非政府组织等跨国机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认为, 不同类型的跨国机构在全球尺度上创造了复杂而多样化的全球政治地理结构, 也形成具有政治特色的世界城市体系。不仅如此, 跨国机构通过地方尺度的行动, 深入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 成为与世界城市紧密关联的影响因子, 对城市制度和内部空间等方面的变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当代西方地理学中跨国机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 不仅是从地理学视角对跨国机构研究进展的把握, 也希望对中国当代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中跨国机构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16.
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引起的径流汇集及道路侵蚀的不断演化常常是沟蚀加剧的诱因,未铺装路面上形成的侵蚀沟及坡面侵蚀来沙在路面上的堆积,也会严重影响正常交通运输。国内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关注道路侵蚀。文章回顾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道路侵蚀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中国侵蚀环境特征及侵蚀产沙特点,对未来道路侵蚀研究工作开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17.
The ocean floor is one of the main accumulation sites of marine debris. The study of this kind of debris still lags behind that of shorelines.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methods used to evaluate this debris and how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interpreted. From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benthic marine debris (26 studies), six sampling methods were registered: bottom trawl net, sonar, submersible, snorkeling, scuba diving and manta tow. The most frequent method used was bottom trawl net, followed by the three methods of diving. The majority of the debris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former use and the results usually expressed as items per unity of area. To facilitate comparisons of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among sites and regions some standardization requirements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818.
区块链地学领域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梦迪  高振记  宋越  康宁  吴自兴 《地质论评》2019,65(Z1):313-314
正近年来,区块链在政府层面、学术领域以及产业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陆续出台了区块链相关政策,国际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进行区块链技术投入,行业应用已从金融领域扩展到了供应链、数字资产、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逐步推进了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块链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如何基于已有的产业应用经验,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地质调查的现有困境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19.
滕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境内地形属鲁中南山区的西南麓延伸地带,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滨湖。现有湿地面积达1.69万hm^2,占全市面积的11.4%,其中:河流湿地0.22万hm^2,库塘湿地0.27万hm^2,滨湖湿地1.2万hm^2。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在调查分析湿地植物、动物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20.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肇诚  张炜 《地震》2009,29(1):193-202
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 背景及其影响, 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 要坚持监测、 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 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 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 1976年唐山7.8级、 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 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 地震前兆、 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在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 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 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 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 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