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821.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李宁  陈方方  张平 《岩土力学》2009,30(Z2):142-148
非贯通裂隙岩体是石油、采矿、水电、公路、铁道、核废料处理等各种行业岩体工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介质之一。开展非贯通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是认识、利用、改造非贯通裂隙岩体的前提,而非贯通裂隙岩体表现出的力学性质与其破坏模式、破坏机制有着决定性的联系。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结构出发,研究其破坏模式是深入研究非贯通裂隙岩体力学性质重要途径。基于非贯通裂隙岩体结构的特点,总结前人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成果,试图对当前的研究手段、分析角度、研究结论等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思考,指出当前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22.
政府部门以政策或法律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进行管制和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实现效率和公平并举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目前主要以政府文件形式的区域政策法律效力不强、容易导致相关利益部门寻租行为等缺陷,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制定条文清晰、行为界定明确、奖惩措施明确的区域经济开发法律对于区域管理的有序高效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区域管治经验基本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和推动区域和谐发展的法规政策,对我国区域管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通过对这些国家已有和现存区域法律的法律体系构成、法律体系差异、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从促进我国的区域管治法制化、规范化的角度为完善和促进我国区域法律的建立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23.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re a group of 17 metals that include the lanthanides, Sc and Y, which are critical for many moder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onsumer electronics, medicine and communication. One of the major control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E in regolith material (including soils) is the abundance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parent material. It is known that REE concentrations are largely inherited from the protolith rather than acquired during pedogenic processes 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pedogenesis affects fraction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 to produce potentially economic deposits of these critical metals is limited.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view of (1) the biogeochemical controls on REE distribution and mobility during pedogenesis and (2) the potential for REE extraction from regolith material. Factors that control mobilisation of REE during weathering include (1)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E in protolith minerals and the resistivity of these phases to weathering, (2) adsorption and absorption of REE to Fe- and Mn oxides, clay minerals and organic matter and (3) variations in pH and Eh conditions. We also discus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iogeochemical controls on REE mobility in soils in southern Australia, where REE concentrations are demonstrated to be largely a function of weathering of REE-enriched protoliths, the sorption of REE to weathering product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resistant minerals in soils.  相似文献   
824.
陈剑平  范建华  刘迪 《岩土力学》2005,26(Z2):249-252
RQD是评价裂隙岩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它在岩体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但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工程师们认识到了RQD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将RQD的缺点和不足总结为5点。但RQD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5个方面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RQD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进程,并进一步指出了对RQD的拓宽和改进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25.
云南岩溶石漠化状况及治理规划要点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王宇  杨世瑜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5,24(3):206-211
云南岩溶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石漠化明显,面积达34772. 76km2 ,严重地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分布具有集中连片、自北向南逐渐增多,程度加重的特点。区内地貌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石漠化的潜势,广泛分布的岩溶石山是形成石漠化的物质基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产生石漠化的基本条件; 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工业污染是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主次因地而异。文中针对石漠化的形成条件及原因,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以及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等原则,阐明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目标、规划单元,规划部署的基本模式与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26.
植物对硼吸收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建新 《中国沙漠》2008,28(2):266-273
 综述了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条件下硼被植物吸收运输机理的研究进展。植物对硼的跨膜吸收有三种方式:硼供应充足时,植物通过被动吸收融合脂双层膜的方式以及借助MIPs蛋白协助的方式将硼吸收进入细胞;硼供应不足时,植物启动一个高亲和吸收系统,该系统通过依赖能量的蛋白(如NIP5-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硼运入细胞内。硼在高等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木质部是硼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而BOR1作为植物体内介导硼外排的转运子,受外源硼浓度的调节:在植物缺硼时负责将硼从中柱鞘向木质部运输;在硼供应充足或植物处于高硼环境中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经木质部将硼向上运输,植物响应外源硼的机制开始启动,体内的BOR1会被内含体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并最终运至液泡中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827.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康世昌  丛志远 《冰川冻土》2006,28(3):371-379
近10 a来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结合冰川考察和冰芯研究工作,在高海拔冰川区获得了一批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早期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研究的背景,从高海拔冰川区降水化学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全球对比以及台站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8.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纪舜  郝杰等 《地质论评》2002,48(2):113-124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1926年前,以外国人为主的研究时期;1926-1949年,开创和奠基时期;1949-1966年,大发展和百家争鸣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时期;1976年至今,板块构造盛行时期,主要成就有:多年的调查研究已为大地构造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中国造山旋回和构造阶段划分已取得基本共识;已经查明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确定了中国的主要断裂系统和主要缝合带;初步查明中国深部构造轮廓;青藏高原研究及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已获重要进展;笔者认为百家争鸣和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国大地构造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单纯跟踪模仿则是最大的弊端。中国大地构造学正在地球系统科学认识的指导下,向着共同发展和融合的道路前进,大地构造理论创新体系正在酝酿形成中。为了对中国至亚洲大地构造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需要:①大地质科学多学科高水平结合加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②从全球构造出发,把微观、宏观、宇观的研究结合起来;③中国和亚洲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力求突破;④建立经典研究地区和野外实验基地;⑤实现东亚大地构造研究的大跨越,建立东亚地质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29.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评述国际上毫秒脉冲星长期计时观测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由毫秒脉冲星自转定义的脉冲星时PT与原子时AT的长期稳定度。毫秒脉冲星PSR B1855 09 15yr的长期稳定度优于原子时TAI—USNO,而接近原子时TAI—PTB;其短期稳定度主要受到计时观测误差的限制。毫秒脉冲星PSR J0437-47 1yr以上的稳定度明显优于上述两原子时系统。毫秒脉冲星PSR B193T 21和PSR J1713 07的长期稳定度受到低频噪声影响,但仍能对综合脉冲星时PTens的建立与保持作出贡献。另外,介绍和评述了国际上脉冲星计时阵的现状及发展。随着脉冲星计时阵的实旅,在脉冲星时间标准研究、原子时误差、太阳系历表误差研究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将会取得重要成果;展望了国际上平方公里望远镜(SKA)在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30.
大质量恒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光度和高质量损失率等特性,大质量恒星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等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恒星物理研究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主要特性,并且构造了一些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然而,近年来对大质量恒星的观测表明,已有的这些理论演化模型与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主导大质量恒星演化最主要因素(即质量损失、内部对流等问题)的处理上,现有的理论有很大的缺陷。综述了目前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