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561.
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TECDOC—1347推荐使用的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的设计地震反应谱。通过与RG 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的研究堆设计反应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62.
Accidental marine pollution can have maj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at 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levels, and there is a need to achieve a bette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into actual decision-making systems to support prevention measures, response systems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Effective linking mechanisms between R&D and end-users/policy stakeholders are required to ensure the relevance of R&D, effective uptake of R&D outputs, and suitable policy development. Different issues and barriers to effectively link accidental marine pollution R&D effort to end-users concerns and needs and to develop a 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pproach are identified, analysed, and further developed into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563.
张其康 《现代测绘》2009,32(4):29-30
为满足莆田市城市规划和基本建设、现代化管理、城市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以及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管理的需要,应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及时地为莆田市建设及各行各业服务.  相似文献   
564.
《诗经》中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诗经》中蕴涵丰富的农史资料,是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文献.以《诗经》中的农史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两周春秋时期传统农业萌芽阶段的粮食安全状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关粮食生产技术和粮食安全状况的文字,散布于《诗经》各篇章之中.虽然文辞简赅,但后世所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在《诗经》中已然大体呈现.如重视农业生产,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防御自然灾害,减轻粮食损失等.  相似文献   
565.
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储量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鄱阳湖区4种观测站的风资料,计算了鄱阳湖区的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风能总储量及技术可开发量,评价了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规划出了风能开发最佳期及较佳期。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风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10万kW。受狭管地形作用,该区域风向稳定,风能资源品质较优。为了给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科学的依据,应进一步加大对风能普查及详查工作的投入;为了进行精细化风能资源测量,摸清风电场的场址分布、资源储量及装机容量,应在鄱阳湖区尤其在浅滩设置更多风能资源测量点。  相似文献   
566.
中国南极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使用“雪龙”号走航气象观测数据、SeaSpace极轨卫星云图、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中国第19~34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由南大洋气旋导致的气旋大风过程,分析了其发生数量及时间间隔、强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探讨了气旋大风发生间隔与南极涛动的关系。南大洋气旋对中国南极考察航线影响频繁且强烈,气旋大风过程数量与航次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平均而言每个航次出现约18(4)次气旋大风过程(强过程),平均每间隔6.5(30)天就出现一次;气旋大风过程中,过程风速平均达8级,最大可达12级。但气旋大风过程的数量、发生时间间隔、最大风速都存在较为明显的航次差异。气旋大风过程时间间隔与南半球夏季南极涛动指数呈负相关,且对于发生在55°S以南的过程负相关更为显著;南极涛动通过调整中高纬度风压带强弱,并影响气旋活动数量和活动区域,进而影响考察航线上气旋大风过程发生数量和频率。气旋大风过程可以发生在南大洋和极区内的任意航段,其中以45°~60°S绕极西风带内发生最为频繁,尤其易出现在气旋中心及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配合产生的强梯度风区内。在4个重点考察海域中,由于阿蒙森低压的存在,阿蒙森海气旋大风过程和强过程发生最为频繁,其次是南极半岛海域,而普里兹湾和罗斯海气旋大风过程频率明显低于前两个海域,由于罗斯海最为偏南,不易受到气旋大风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567.
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全面建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较详尽地介绍了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现状,以及Argo资料在相关领域应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揭示了Argo资料广阔的应用研究前景。但要实现国际Argo计划的最终目标,尚需各参与国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568.
三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分析2000—2019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区植被恢复时空变化状况,厘定人类活动与气候要素对植被恢复的贡献,探究植被恢复对土壤风蚀影响,评估植被恢复潜力空间,可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未来规划管理和科学施策提供参考。本文在选取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表征植被恢复状况基础上,利用地面数据,结合模型模拟,定量评估了2000—2019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程度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并对植被恢复潜力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19年植被恢复程度高、较高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5.29%和13.16%,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及北部区域和风沙区与东北华北平原农区的部分地区。人类活动与气候因素对植被恢复贡献率为10.45%和89.55%;② 土壤风蚀以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为主,呈逐年下降趋势,剧烈侵蚀面积减少了66.45%,防风固沙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植被恢复程度与土壤风蚀模数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恢复程度较好有助于降低土壤风蚀模数;③ 三北工程区森林、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仍有8.16%的恢复潜力,内蒙古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哈顺戈壁北部和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及周边区域、黄土高原南部部分区域存在较大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569.
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质是联系气溶胶微物理、化学参数的桥梁和纽带之一,更是气溶胶基本光学性质的决定性参数之一,因此研究气溶胶吸湿性质在整个大气气溶胶科学研究中处于基础地位。对气溶胶吸湿性质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主要研究结论做了系统回顾,并指出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众多研究者从实验室分析、外场实验、数值模拟3个方面来研究颗粒物的吸湿性质,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质对研究大气能见度、大气辐射强迫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对大气气溶胶吸湿性质的研究数量偏少,研究方法单一,在国内广泛开展气溶胶吸湿性质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70.
The Field Research Center (FRC) including five contaminated sites and a clean background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Oak Ridge, Tennessee, as a part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Natural and Accelerated Bioremediation Research (NABIR) progra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ineralogy and mineralogical pathways of saprolite at the FRC background site to provide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contaminated sites. The background site is underlain interbedded shales, siltstones, and limestones with nearly identic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ontaminated sites. Bulk samples of saprolite were collected by hand picking approximately at 1 m depth (C horizon) from the soil surface. The soil pH of 4.3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of 10.5 cmol/kg measured are in the range of the typical shallow depth saprolite layer in this area. Total Fe by citrate-bicarbonate-dithionate (CBD) and ammonium oxalate extractable (amorphous) were 17.6 and 0.61 g/kg, respectively. Total Mn extracted by NH2OH·HCl was 0.17 g/k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es indicate that quartz, illite, and microcline (K-feldspar) are the dominant minerals, occupying 95% of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saprolite samples analyzed have shown characteristics of oxic conditions overall, and the degrees of weathering for three sampling locations were various, most for S1 and least for S3, likely influenced either by the flow channels developed through saprolite or by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The source of the manganese oxide that observed from the site is likely to be Mn-rich muscovite in the shale or Mn-rich biotite in the blackish band in the limestone. The results such as abundant Mn and Fe contents identified encouraging prospects for conducting remediation projects in FRC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