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云南孟连芒信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治安  张贵华  和松文 《云南地质》2010,29(3):269-270,261
芒信金矿脉状、透镜状、串球状金矿体,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破碎带中。以裂隙金、晶隙金、固溶金、吸附金状存在。经历沉积—变质—岩浆活动等阶段。  相似文献   
62.
曾培林 《云南地质》2010,29(2):135-137
矿体产于平掌组变质绿片岩中,NW向F3断裂破碎带控矿。边缘向中央品位增高。研究构造延伸和矿源可扩大远景。  相似文献   
63.
朱晖  周元昆  李迅  周丽英  赵云 《云南地质》2010,29(1):53-55,52
矿床产于断层破碎带中,受断层和地层层位控制,与迤纳厂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铁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而铜矿床应为沉积——变质型。  相似文献   
64.
余红平 《云南地质》2010,29(3):367-370
铅锌矿赋存于灯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中,局部产于筇竹寺组,脉状、透镜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关系密切,属岩浆晚期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65.
西邑铅锌矿取得深部隐伏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为扩大找矿成果,在其外围有利成矿地段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应用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和EH4等综合物探方法预测找矿靶区,在深部隐伏矿勘查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6.
在对该区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铅锌矿化带的成矿构造背景、矿化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总结,认为该矿受区域构造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化体较多,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延伸方向仍可有新突破,并有找到新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构造-已知大型矿床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该地区不同属性的地质块体受3组基底构造控制,即EW向、NE向和NW向3组基底构造系,并认为该地区已知大型-超大型矿床同样受这3组深部构造系的控制.最后对阿尔泰地区进行了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8.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贾园组-赵圩组发育陆棚-缓坡-台地边缘的碳酸盐沉积,记录有广泛的风暴事件,并在其中发现 大量具“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依据野外剖面系统观察与室内综合分析,将臼齿碳酸盐岩划分为原地型:条带状M1(平直 条带状M1-a、分叉条带状M1-b)、蠕虫状M2(短小蠕虫状M2-a及长条蠕虫状M2-b)、丝状M3、悬针状M4;异地型:碎屑 状M5等五种形态类型,主要发育于缓斜坡下部到潮坪环境。以水体深度及水动力条件下的七种代表性风暴序列为背景,将 臼齿碳酸盐岩的形态及分布与瞬时高能事件沉积做关联分析。研究发现,臼齿构造与风暴事件有密切联系,表征晴好天气 下的块状层中以M3为主,风暴期动荡水体序列层段以M1,M2为主,而在表征风暴高潮期序列层段以异地型的M4, M5为 主。风暴的强弱及水深变化控制了风暴序列的分布,进一步控制了臼齿构造的形态与规模。由此推断,臼齿构造形成是在 中-新元古代特殊的古大气古海洋背景下,在风暴周期的不同阶段,经历具有裂缝形成与微亮晶充填的紧密联系的过程。 风暴前期和风暴高潮期,风暴浪对臼齿构造的形成主要体现在造缝阶段,而风暴后期则主要为微亮晶的填充阶段。最终形 成广泛分布的具臼齿构造碳酸盐岩这一地质历史内特殊的事件型碳酸盐岩类型。  相似文献   
69.
Uncertaint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is an inherent element of geology. Datase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remotely sensed seismic imagery, field data and borehole data, are often combined and interpreted to create a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sub-surface. The data have limited res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at results in uncertaint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and in the subsequent geological model(s) created.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interpretational uncertainty of a dataset, how to capture and express that uncertainty, and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ies in terms of risk have been investigated. Here I review the work that has taken place and discuss best practice in accounting for uncertainties in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workflows. Barriers to best practice are reflected on, including the use of software packages for interpret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inimising interpretation error through the use of geological reasoning and rules can help decrease interpretation uncertainty;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inadmissible interpretations and in highlighting areas of uncertainty. Understanding expert thought processes and reason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visuospatial skills, during interpretation may ai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certainties, and in the education of new geoscientists.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