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71.
Boundary layer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ver the Gulf of Mexico over a 3-year period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test methods for estimating surface fluxes and boundary layer wind fields. In addition to routinely available buoy and CMAN surface data, six 915 MHz radar wind profilers (RWPs) and RASS profilers were mounted on oil platforms and on the shore. Estimates of surface momentum,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luxes have been made from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 using the COARE software. Simulations by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 Eta meteorological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fluxes and wind profiles. The boundary layer is found to be unstable over 90% of the tim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are about five to ten times larger than sensible heat fluxes, as usually found over tropical oceans. Eta model simulations of surface fluxes are within about ±50% of COARE estimates of the fluxes based on surface observations. Most of the time, COARE-derived fluxes at 11 sites are within a factor of two of each other at any given hour. In multi-day case studies, COARE calculations are found to agree with Eta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se fluxes and parameters within a factor of two most of the time. Eta model simulations of wind speeds in the boundary layer tend to exceed the RWP observations by 1–2 m s−1 near shore and by 2–6 m s−1 at distances of 100–200 km offshore.  相似文献   
72.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简要介绍了属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海洋PAGES研究中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3.
六棱山北麓断裂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瑞涛  方仲景 《地震地质》1995,17(3):207-213
通过对六棱山北麓活动断裂的几何结构、分段活动特征及段落边界等方面的地质地貌调查与研究,认为该活动断裂可分为4段,除东段在早更新世有过活动外,其他3段均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段,段落长度10~39km。该断裂在晚中生代表现为逆冲性质,至新生代随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而转变为倾滑正断层。各段落上垂直位移量分布呈包络线状,而且各段平均滑动速率不同,西大东小,显示断裂新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变弱  相似文献   
74.
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陡倾带变形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伯友  俞鸿年 《地震地质》1995,17(4):405-415
河台含金韧性剪切带是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的一个陡倾带,它又是继推覆剪切之后再行右旋走滑剪切的复合带。首先解析了河台带中推覆与走滑两期构造变形的存在,并研究了带中的变形特征和运动规律及估算了几个主要糜棱岩带的水平走滑距离。通过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还研究了糜棱岩的显微、超显微构造,估算了变形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  相似文献   
75.
初论地幔热柱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中国东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是我国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产区。铀矿的分布主要受区域性的断裂构造所控制。对于本区的铀成矿机理前人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地幔柱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初步介绍了地幔柱的研究现状之后,认为中国东南地幔热柱不仅是中酸性火山岩形成的热动力,而且也是成矿矿化剂( CO2)的重要来源,它与太平洋─亚欧板块碰撞是统一的,同时参与了地幔交代和岩石圈减薄。地幔柱的脉冲式运动可能是中国东南多次成矿的动力来源和矿化剂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76.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这一重要发现不但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进行资源预测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还指出 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我们的发现及研究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7.
滇西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富仁  刘光勋 《地震地质》1994,16(4):329-338
通过滇西北及邻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和利用由断层滑动方向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滇西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在滇西北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在滇西北外围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北西或北西。在构造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活动断裂构架及运动组合特征,提出了滇西北反“S’型右旋扩展的构造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78.
赋存于花岗岩中的金矿床在我国金矿资源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并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金矿类型。我国含金花岗岩的时代,绝大多数为燕山期,其次是华力西-印支期及加里东期;含金花岗岩体分布广泛,特别集中出露在中朝板块东缘的胶东地体内和北缘广大地区,在北方陆壳增生区及华南扬子板块内亦有分布;研究表明,含金花岗岩类以Ⅰ型花岗岩为主,其次是A型和S型;在同一地区含金花岗岩的金丰度明显高于不含金花岗岩。  相似文献   
79.
安徽北淮阳地区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坡,其南北分别以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和金寨-舒城深断裂为界,向东被郯-庐断裂带截切。区内晚侏罗世火山岩带中发育一系列金矿床(点),可划分为浅成侵入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三类金矿床。火山岩带基底为古元古界大别群杂岩和震旦系佛子岭群变质岩系,其原岩为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夹有大量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块,含金丰度较高,为良好的原生矿源层。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对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中生代岩浆作用及金成矿作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本区晓天金矿田三种类型金矿床在垂向上可能具有"三层楼"结构分布特征,这对本区找矿方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该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阿尔泰萨拉寇克申花岗杂岩体与下寡武统火山沉积岩之接触带上,热液型金矿化(360-130℃)多叠加于早期矽卡岩( > 400℃)之上。金矿化多分布于石榴万一硅灰石矽卡岩中。在氧化作用过程中导致次生成化物富集、自然金的成色降低,原因是金的活动性比银更强。与之同时,在氧化作用过程中自然金有部分银去除,故其成色与内生矿石中自然金相近。因此,在氧化带中自然金的成色具有广阔的离散性特点。为此,在评价深部矿石过程中应充分地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