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2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026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2891篇
地质学   3064篇
海洋学   1075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157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高温微风条件下太湖流域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成林  黄娟  钱新 《湖泊科学》2011,23(1):122-128
适宜太湖蓝藻水华大面积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气象因素主要是高温、微风.据此对太湖周边17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7年报文资料进行筛选,选择的17个站点同时满足时间为14点、气温大于2590、风速小于等于4m/s的风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风场空间特征以东南风居多,而且不同风向的背景风场吹过水面后.在下风向湖面及湖岸附近都存在...  相似文献   
902.
云南省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PS定位,在程海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各种形态磷进行了为期1 a的研究,分析了高原深水湖泊程海磷形态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程海中总磷含量范围为0.008~0.155 mg/L,年平均值为0.046 mg/L,含量水平已经较高.存在形态是颗粒态总磷占54.35%;溶解态有机磷占19.56%;溶解态无机磷占26.09%.各形态磷时间分布和变化与水生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生命活动和周期变化密切相关;水平分布格局受浮游生物活动、湖流风动等综合影响;由水表层-亚底层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湖底层含量不同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903.
比较了毛竹、石栎和山胡椒叶片的理化属性,采用粗网叶袋法研究了三种落叶在太湖流域上游西苕溪中的分解过程,探讨了毛竹叶成为溪流优势外来能源后对溪流生态过程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三种落叶的氮、磷含量及叶片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毛竹叶的氮含量(30.23 g/kg)远高于石栎(20.98 g/kg)和山胡椒(9.69 g/kg),其中毛竹叶的分解速率最快(k=0.00592 d-1),山胡椒(0.00297 d-1)和石栎叶(0.00212 d-1)较慢.三种落叶叶袋间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各取食功能团的多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4次采样间的差异很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的取食功能团中,撕食者的数量比例最高(40.3%),生物量比例为41.6%,是落叶分解的重要功能类群.撕食者中,利用阔叶筑巢的鳞石蛾Lepi-dostoma数量最多,占全部底栖动物的14%,是该溪流中主要的撕食者类群.因此,由于毛竹叶具有氮、磷含量较高、叶形较窄,以及两年进行一次换叶的特点,当毛竹叶替代其他阔叶秋季落叶的树种成为源头溪流优势外来能源后,可能会改变源头溪流中的氮磷含量、溪流外来能源的量和滞留时间以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04.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05.
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倩  冯昕 《湖泊科学》2012,24(5):663-666
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的高低决定入湖污染物量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太湖为例,分析2010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物量、时空分布情况及多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染污物量变化情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现在已有监测条件分析时段内每日水量水质监测数据计算逐日入湖污染物量时段累积值,并以此作为现有分析计算河道入湖污染物量的最高计算精度值.通过设定不同监测方案、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分析河道入湖污染物量及其计算精度,认为现有分析计算的河道入湖污染物量已是每日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下河道入湖污染物量的80%左右.针对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的分析可为制定科学的河道入湖污染量监测方案、提高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6.
目前全球范围内先后有50多种微囊藻被描述记载,国内最新研究报道有12种.根据采自太湖的野外藻类样品,确定了中国微囊藻属的一个新记录种——片状微囊藻(Microcystis panniformis),对其分类学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其和分类学上相近的属种Pannus以及微囊藻属的鱼害微囊藻(M.ichthyoblabe)、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水华微囊藻(M.flos-aquae)等的区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07.
太湖湖体水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范丽丽  沙海飞  逄勇 《湖泊科学》2012,24(5):693-697
针对太湖风生流的特点,提出考虑风向风速频率修正及污染带控制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水文水质资料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模拟和验证.在控制单个污染带面积为1~3 km2,污染带总长度为湖岸线长度10%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更可靠.太湖CODcr的水环境容量为132727 t/a,TN的水环境容量为7700 t/a.  相似文献   
908.
武汉东湖主要湖区的藻类与营养型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况琪军  夏宜琤 《湖泊科学》1995,7(4):351-356
对东湖9个湖区藻类的群落结构、生长潜力、初级生产力和营养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个湖区藻类的种类组成无明显差异,绿藻为主,蓝藻和硅藻次之;藻类的生长潜力和初级生产力各湖区差异较大,均以茶港湾重污染区最高和牛巢湖最低。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分析,9个湖区水质优劣的顺序是:牛巢湖、汤林湖、后湖、郭郑湖、菱角湖、筲箕湖、庙湖、喻家湖和茶港湾重污染区。对东湖的大水面郭郑湖40年来藻类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发  相似文献   
909.
高锡云 《湖泊科学》1991,3(1):54-60
本文以“巢湖富营养化研究”为例, 阐述了湖泊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中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工作的程序与技水要点。  相似文献   
910.
张琛  孙顺才 《湖泊科学》1991,3(1):16-24
通过地质调查, 钻孔样品分析及历史资料对比, 得出:1.巢湖位于在中新生代形成的巢湖断陷盆地南部, 形成于更新世发育的河谷平原上, 由于全新世受气候及相应海平面变化和长江河道演变等三者共同影响而积水成湖。成湖历史大约2000年左右, 属河成型浅水湖。2.湖底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5-6ф, 并形成有三角洲沉积, 开阔湖沉积等五种沉积类型, 东、西、中三湖区的沉积物中分別为0.21, 0.37, 0.14cm/a, 全湖年淤积总量为93×l04t/a。3.湖泊污染加重起始于70年代, 磷除来自外源外, 内负荷引起的释放量达220.56t/a, 这对巢湖富营养化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